不一會,鎮元子八人就到了洪荒東部的昆侖山,昆侖山之高,足有五萬億公里,為洪荒有數的高山之一。山峰險峻,直插云霄,巍峨壯觀。
三清帶著眾人來到了位于半山腰上的三清殿,鎮元子看到三清殿時有點愣神,因為三清殿整體布局、外觀設計與紫霞宮別無二樣,只是少了紫霄宮那種道韻環繞而已。鎮元子心中有所猜測,沒多說什么,隨著眾人進入大殿內。
進入大殿,最上方并排三個蒲團,下方有兩列,左列三個蒲團、右列兩個。鎮元子和紅云在右列,伏羲、女媧、太一走向左列,待五人依次入座后,三清才端坐上三個蒲團中。
李耳掃視幾人,然后雙眼微微闔目,直接了當地開講,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李耳先講解自身大道的總綱、核心:無為之道。緊接著如同鴻鈞講道一般,從天仙境界開始,到大羅金仙圓滿結束,自己對每個境界的理解、注意禁忌和有利于該境界的修行方式都詳實地講述出來。大羅境以上的都是猜想、推測,需要李耳親自去求證探索才能證實,所以講解時也是點到即止。
接著元始講述自己的順應之道、通天的截取之道、鎮元子的土木之道、紅云的無常之道、女媧的創造之道、伏羲的推演之道和太一的圣皇之道。
悠悠五百年后,八人各自都闡述了自身對道的理解。每個人都在閉目沉思,時而皺眉時而點頭,整個三清殿陷入萬籟俱靜之中。
又過了百年,李耳因修為最高,率先睜開眼,接著鎮元子、元始、通天、太一、女媧、紅云和伏羲也相繼清醒過來。大家相約而笑,這次講道每個人相互印證都有所收獲。就在李耳張口發言時,鎮元子突然神色肅然,語氣輕慢卻不失穩重說:“此乃說道,而非論道。”
其余七人先是一愣,然后看向鎮元子,但沒有言語。
鎮元子深邃的眼眸之中,掠過了點點星芒,漆黑的瞳孔慢慢占據整個眼珠,數息之后,便是緩緩閉上了雙眼來,準備元神演示自己對于自身大道的感悟。
“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