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倒是個好主意,可官軍騎兵那么快,靠兩條腿跑怎么可能快得過四條腿
既不想投降,也沒法逃跑,那就只能繼續繼續鏖戰了。
李全曾經跟董鴻儒約定好了,是由他先牽制住官軍的主力,再由李全率領援軍進去接應,便可將對手一舉擊破。可是現在準備增援的李全卻被困在了這里,而準備接受增援的董鴻儒,卻不知人在何處
按理說他們兩個人都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無論是讓李全去增援董鴻儒,還是讓董鴻儒反過來增援說到底都是在增援自己
要是一方敗亡了,另一方光憑自己的一人之力,又怎么可能在朝廷的圍剿和蕭文明的打擊下幸存下來
可偏偏李全現在遇到了兩方面的夾擊,眼看快抵擋不住了,可董鴻儒卻連毛都不見一根
難不成董鴻儒已經被官軍擊敗了
或許這就是事情的真相,可是李全卻不愿意相信。
因為這一回出兵,李全帶的人馬只有董鴻儒的二分之一,董鴻儒手上得有個四五千的兵力,就算在官軍的突襲之中損失了一些,可他依舊有幾倍于官軍的兵力就算打不贏,也不可能那么快繳械投降或是一走了之
眼看著是天已經微微亮,失去了黑夜的掩護,李全的一切行動都會被蕭文明盡在掌握,到時就算跑都跑不掉,可以說是一敗涂地了
這時隨著陣線的日漸稀薄,站在最前方的蕭文明,都已經能夠看到李全本人了,只見他依舊杵著那一根一人多高的大鐵槍,滿臉焦急地觀察著戰況的變化,眉頭緊鎖地思索轉敗為勝的辦法。
這時的蕭文明,看著有些落魄的李全,反倒有些替他感到惋惜。
說起來李全也是蕭文明的老對手了,在蕭文明那么多仇家當中,他幾乎可以說是堅持的最久的一個人,并且是死纏爛打、永不妥協。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如果李全一點能力都沒有的話,經過同蕭文明一二次交手下來,就已經失敗了。
而李全卻能奮斗至今,可見至少他的頑強程度和意志力就遠遠要勝過曾經和蕭文明作對的那些對手徐世約、顧樂安以及倭國的那幾個人了。
光憑這一點,他就已經贏得了蕭文明的敬意。
而在李全身上,蕭文明展現的耐心也是足夠的了,他沖著李全就喊“李鐵槍,你就不要再垂死掙扎了,看在你也是上當受騙的份上,何不放下武器向我投降這其實又不丟人,現在這樣卻又是何必呢”
然而李全對蕭文明的成見已深,遠不是陣前的一兩次勸降就可以說服他的。
只聽李全咬牙切齒地說道“姓蕭的,你不用在這里惺惺作態,這場仗我還沒輸呢我的人比你多,還有董鴻儒也在趕來救援的路上,只要他一到,我們合兵一處就輪到你向我投降了”
其實李全說這個話的時候,已經是默認董鴻儒不會來了,否則像這種機密、這種軍情要務,他又怎么可能當著敵人的面一五一十的交代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