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鸞翔乃是大齊朝第一名將,當然知道準確的情報的重要性,并且他做事極其老練穩重,作戰經驗又極豐富,那些故意編造的假情報,根本就不可能騙得了他。
既然是戴鸞翔這邊的情報,那必然也就經過了真實性的證實,情報的準確性幾乎不容置疑。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戴鸞翔鎮守在青嶺防線,并且始終保持著對于戎羌的注意力,絕對不可能有輕敵或者是疏忽的可能性,那么面對戴鸞翔這樣一道鋼鐵一樣的房間,戎羌的行動又失去了突然性,那么或許局勢也不會如想象中的那么嚴峻。
于是蕭文明說道“小戴將軍也不用過于憂慮,有戴元帥在青嶺鎮守,就算戎羌人多勢眾、人輕馬快,那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然而戴松卻是面色凝重“爵爺,這回父親那邊傳來的消息,說是戎羌并沒有從青嶺直接殺來,而是繞過當中、分開兩翼,分別向潼關和大散關攻擊。”
潼關在東、大散關在西,分別是護衛京城洛陽的兩座雄關。
并且這兩座關隘之間不單有京城洛陽,還有洛陽周邊的廣袤土地便是富饒廣袤的關中平原了。
而“關中平原”的這個“關”字,指的就是這兩座雄關。
這里原本這里應當是大齊軍事力量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大齊朝財政緊張,難以維持那么多的軍隊,經過不斷裁兵,兩座關隘守關的軍力并不很多,因此戎羌能夠避開戴鸞翔的正面阻擋,迂回攻擊這兩座雄關,可見也是他們精心算計過的,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
“這倒有點意思。”蕭文明說道,“不過不要緊,這兩座關隘豈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攻破的要我看,戎羌騎兵到這里也不過是配了兩個硬釘子,完事就會悻悻而回了。”
蕭文明說的沒有錯。
這兩座雄關,自古之間的歷史上也確實有過被攻破的記錄,但每一次都是守關之人主動打開關門,這才放敵軍進入的,真的憑力量從外面猛攻攻破,還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
因為這兩座雄關原本就是依據懸崖峭壁的天塹修建而成,關墻也是極其雄厚,甚至比金城洛陽的城墻更要厚出幾倍,并且經過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反復擴建維護,說一句“固若金湯”,毫不為過。
就是因為這兩座雄關難以攻破,因此之前戎羌南下的時候,都是寧可跋山涉水,從青嶺的崇山峻嶺中穿過,而不走一馬平川的兩座關隘。
聽了蕭文明的話,戴松回答道“爵爺所言不錯。可父親說,戎羌攻破兩座雄關固然困難,可關下的百姓就要飽受荼毒了,并且朝廷無力驅趕,關外怕是要遭受鐵蹄的蹂躪啊”
一聽這話,蕭文明才猛然間有醍醐灌頂之效。
戴鸞翔擔心的一點也沒有錯。
戎羌南下通常來講并沒有什么戰略目的又或者說他們的戰略目的十分明確,卻又極具彈性那就是一個字“搶”,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