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蕭文明略感欣慰地說道“達多王子占了哈爾渾湖,我倒也替他感到高興,什么時候他能到南邊來只要兩國罷兵休戰,我蕭文明一定盡地主之誼。”
蕭文明的意思,是在戎羌和大齊和平的大環境下,王爺達多可以過來商討和平協議、互市規則之類的事務,甚至可以向大齊借兵,同戎羌別的部落爭奪戎羌可汗的地位。
可金密狄王子卻理解錯了。
他心目中的“南下”,不可能有任何的和平目的,只可能是侵略或者他們嘴里的討伐。
只聽金密狄說道“達多王爺替兄長可汗報仇,天經地義。他也不過是暫時坐鎮哈爾渾湖,不久之后必然會提大兵南下。蕭爵爺既然要幫戎羌做事,又何必等到他親自過來,現在就盡力不是更好嗎”
聽了這話,蕭文明總算是明白了。
不管戎羌草原上的民族是怎樣的成分,也不管他們之前有怎樣的積怨,至少在這一刻,替達利可汗報仇已經成了唯一的政治正確。
即便有些部落甚至還同達利可汗的部落有著血海深仇
也就是說,誰能做到替達利可汗報仇,誰都將是戎羌草原新的統治者的最有力的爭奪者。
這讓蕭文明想起了水滸傳中的一段情節,就是天王晁蓋死前曾立下遺言,誰能替他報仇,誰就是新的山寨之主,情形還真是有些相似。
只可惜大齊朝可不是小小的曾頭市,有能耐、有本事的人又遠不止史文恭一個。
退一萬步講,真就是大齊朝廷謀害了達利可汗,戎羌想要報仇就那么容易嗎
雖然這也只不過是個油頭和借口而已
以此為借口,想要南下侵略中原,先得過戴鸞翔一關,只要這位“海內第一名將”重兵在握,戎羌想要擊敗他,怕是沒那么容易
因此蕭文明說道“你們戎羌想要入侵中原,想法是不錯,就恐怕沒那么簡單。大齊是天下最大的國家,有億兆黎民百姓,又有無數的精兵強將。你們戎羌能有多少人多不過百萬人吧想要以此來侵略大齊,恐怕不過是自取滅亡而已”
作為穿越而來的一項主線任務,蕭文明曾經對大齊戎羌的力量進行過對比,進行過詳細的研究。
根據蕭文明的比較,戎羌的國力大概要比北宋朝時候的金國略微強一些,而大齊的國力則要比衣冠南渡的南宋強得多。
而那時的金國,也并沒有能夠滅亡南宋,因為面對虎狼一般的入侵者,中原王朝自然會誕生他的岳飛和韓世忠。
并且實際的情況是一方稍強,而一方極強。
戎羌想要對付中原王朝,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哪有想象當中的一帆風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