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羌騎兵來得快、去的也快,若是真的,任由其發揮快速機動的能力,那在戰場上幾乎是無法防備的。
并且戎羌幾乎沒有任何的道德觀的束縛,做任何事都是極其的猛烈和酷烈,頗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魄力。
就是今天,他們僅僅是為了把蕭文明引出來這個目的,就能殺害那么多的中原百姓,雖然這種做法并不得人心,但這種冷酷無情卻是不能不重視的。
并且這回戎羌的南下,雖然似乎缺乏統一的指揮,然而卻在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互相競爭的關系。
那么多戎羌部落,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替達利可汗報仇,實際上卻是在競爭入侵中原的效率,簡直令人不寒而栗。
并且還有馮天羽這樣的人才幫著他們做事,更是如虎添翼
這還不算董鴻儒這個包藏禍心的邪教頭目呢
懷著異常沉重的心情,蕭文明還是回到了潼關。
潼關的王將軍已經收到了大致的消息,并且他的消息知道得還挺詳細的,不但知道蕭文明同戎羌一支主力隊伍交過手了,并且還知道,雙方之間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沖突,而是互相說了幾段話之后,便各自離開了。
這事兒可大可小、可黑可白。
往白了說,可以是蕭文明遇到戎羌之后,戎羌見蕭家軍軍力強勁,覺得無懈可擊,便故而主動逃脫,蕭文明不戰而屈人之兵,又長了大齊國的威風。
往黑了說,那便是雙方陣前說話,所論之事甚不可言,恐有里通外國之嫌
潼關的王將軍這人,蕭文明對他的人品還是信得過的。
這位四品武將雖然小心眼也有,卻做不出那種落井下石的事情,應該是不會背地里上一道奏章,告蕭文明一個謀反之罪的人。
更何況他的潼關還需要蕭文明幫他守護,要是把蕭文明給氣走了,萬一一戎羌大舉來攻,他除了緊閉關門裝死之外,便沒有任何反制措施了。
王將軍和蕭文明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然暫時休戚與共,但是其他的人恐怕就沒有這樣的好心眼了。
搞不好就會有人來告你一個刁狀,哪管什么戎羌如同洪水猛獸就要猛攻過來,他們先踩在你的肩膀上,拿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萬一戎羌入侵成功,那也大不了換一個東家好了當了漢奸,投靠了戎羌,照樣高官厚祿等著他們。
就是這樣一個局面,真叫蕭文明無話可說。
戎羌內部死了達利可汗之后,草原上沒有了共主,不可能做到像以前一樣的團結一致,卻也形成了一種整體的競爭環境,各個部落爭先恐后地向南入侵。
可是另一邊的大齊朝,似乎對于內斗和內耗始終是樂此不疲
總而言之,外面是虎一樣的對手,內部是豬一樣的隊友
同羌的這一場仗,到底怎么打能打到何種程度蕭文明是越來越沒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