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所謂的“大規矩”,是進宮安檢的最高等級,也是大齊開國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
就是不管是誰,無論男女、無論官職、無論老幼、無論身份,只要進宮,都得脫光了一點點檢查,并且隨身穿的衣物、鞋襪全都要換上宮里事先準備的,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防止風險隱患進入皇宮。
只是這套“大規矩”太麻煩,并且那么多位高權重的勛貴、大臣,當著太監、侍衛、宮女的面脫光了衣服,未免有失尊嚴。
因此在太祖皇帝的時候,這條規矩就不怎么實行了,之后更是淪為裝飾。
不過蕭文明卻有幸見到過一次,而執行這套“大規矩”流程的人不是別人,就是站在自己跟前的馮海峰。
那一次,達利可汗險些遇刺,兇手至今沒有查明,而京城之內形勢緊張,皇帝下旨關閉宮門,原則上是不許有任何人進入的。
然而作為皇城司主事的馮海峰則忠于職守,非要進宮去護衛皇帝的安全,因此便執行了這套已經荒廢了一二百年的大規矩
今天的情況比那一夜不遑多讓,蕭文明原以為自己的衣服是保不住了,沒想到,馮海峰卻說道“爵爺,大規矩就不必了,還是趕緊進宮面圣,免得皇上等著急了。”
那倒是正好。
要是當著女人的面脫光衣服最好還是大美人蕭文明或許還能接受,可要是當著男人,尤其還是那么多的男人,被剝得赤條條的,還真是有些尷尬。
不過馮海峰有意通融,倒不是為了替蕭文明解圍,而是他對當下皇宮的守衛有著絕對的信心。
蕭文明剛剛踏入皇宮的大門,便見皇宮大內四處巡邏的兵馬絡繹不絕,說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都謙虛了,簡直就是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所穿的服裝顏色都各不相同,有的是皇城司、有的是御林軍、有的是京兆尹、還有六部各衙門的衙役,總之是讓他們打亂了編制混合行動,互相之間并沒有隸屬關系,反而更加的安全。
防守得這樣謹慎小心和嚴密,的確不用擔心有人進宮行刺了,更不怕會有人渾水摸魚。
其實眼下的環境,并不需要皇宮的警衛做得如此嚴格,因為眼下對于大齊朝最大的威脅,是在京城洛陽之外的戎羌騎兵。
他們的意圖,要么是尋找大齊朝的主力進行決戰,要么是四處劫掠一番,又或者還有可能想要攻破京城洛陽,建立自己對于中原的統治。
但是他們唯一不想做的就是派人行刺皇帝。
這對于實現他們的目的,不能說完全沒有好處,但作用卻并沒有那么明顯。
但是皇宮乃是天下政治的中樞,這里關防的嚴格一些,哪怕僅僅是為了體現如今一個緊張的局勢,也是頗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