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可能,董鴻儒可以將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戎羌人玩得團團轉,用各種陰謀詭計取而代之,直接成為這個王朝的新的統治者。
這條路雖然道阻且長,但畢竟已經走了一半了,并且可以說已經在路上看到了風景。
最明顯的,就是在這座平原縣城之外,由董鴻儒主導糾集了兩萬多、將近三萬的戎羌騎兵。
這些騎兵分屬各個部落,互相之間并沒有統一的指揮,卻只有唯一的相同點,那就是同奉董鴻儒為“上師”。
那么董鴻儒其人,便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他們共推的總指揮。
并且現在在董鴻儒的心里,形式是對自己有利的,并且是一種出人意料的有利。
原本他不過是想占領平原縣城,取得一個可以在中原長期作戰的據點,改變近來朝廷堅壁清野,已頗見成效的局面。
卻不知道蕭文明怎么昏頭昏腦地也跑到了平原縣城之內,那可真是意外的驚喜。
若是將蕭文明兜住了,不但可以消滅或者收編他手下的蕭家軍,甚至能夠以此要挾朝廷,就算不能讓大齊朝屈服,至少也能占住先手,尤其是在聽說大元帥戴鸞翔同蕭文明的交情密切的情況下。
豈不知,高明的獵手,往往偽裝成獵物的模樣
董鴻儒正在意氣風發的時候,當然也懶得和蕭文明耍什么嘴皮子的功夫,連先禮后兵的環節都省了,直接說道“姓蕭的,我外邊有十萬戎羌鐵騎,就是踩都把你這座小縣城給踩塌了,你就伸長脖子等死好了”
“好啊,你有本事來呀”蕭文明也絲毫不客氣。
雙方都想依靠武力來解決問題,那任何的談判都成了多余的不好笑的笑話。
只見董鴻儒從容退回城外,尋即連綿不絕、悠揚深沉的號角聲,越過平原縣城還算高大堅固的城墻,傳到了蕭文明的耳朵里
中原軍隊行軍打仗,靠的是擂鼓則進、鳴金而退,戎羌工業水平幾乎為零,既造不了鼓,也沒有那么多的金屬可以造銅鑼,便依靠牛角制作的號角來指揮大軍行動。
同樣一只號角,可以吹出不一樣的曲調和音高,就可以用來表述不一樣的命令。
這一點,蕭文明在同戎羌不知多少回的交戰之中,已經十分清楚了,聽到近在咫尺,僅隔了一道城墻的號角聲,蕭文明清晰地意識到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已然拉開了帷幕
為了遲滯戎羌騎兵的行動,蕭文明依據城門狹窄的地形,設置了好幾排拒馬樁和絆馬索,專門用來阻礙戎羌騎兵的行動。
遲滯和阻礙的作用的確是發揮了,但是并沒有完全發揮。
董鴻儒口口聲聲說戎羌有十萬之眾,這個數字固然不可信,但是在此基礎上給他打個狠折,狠到骨折的狠折,無論如何兩萬多人馬還是有的。
蕭文明設置的這些簡陋的防御工事,在這么多人面前能有什么作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