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年紀雖輕,但也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了,知道蕭文明的蕭家軍就和戴家的親兵一樣,是他的核心力量,任何一個人的傷亡都是巨大的損失。
一直看著蕭文明憑吊了好一會兒,戴松這才走了進去,倒沒有先提正事,而是極有禮貌地向陣亡兄弟的遺體鞠了個躬,這才安慰蕭文明道“這些兄弟都是戰死沙場的好漢,他們死得其所,并且立下了不世之功。爵爺方才憑吊他們,也是動了真情,他們泉下有知,應當也會感到欣慰吧”
蕭文明見是戴松出現在了自己的身旁,又聽他這幾句話說的十分得體,心中郁結的悲哀之氣,頓時減輕了不少,又朝十幾具被擺放得整整齊齊的遺體看了一眼,這才走出城隍廟的正殿,還不忘回身輕輕掩上了正殿的大門。
“戴公子怎么來啦是大元帥又有什么指示嗎”
“指示不敢當。”戴松說道,“是父帥派我來跟爵爺說一聲,說是城外的戎羌已被我軍殺敗,請爵爺出城說話。”
這倒讓蕭文明喜出望外。
被蕭文明牽制在平原縣城里的戎羌,其實只是一支偏師按照人數來算,在城外的才是主力沒想到戴鸞翔結束戰斗這樣快,分明是平原縣城先發生戰斗的,可結束戰斗的時間卻大差不差。
戴鸞翔指揮作戰果然十分了得,不愧“海內第一名將”的稱號。
于是蕭文明點點頭“既然是大元帥有命,那我自然出城相見。”
說完他忽然瞥見正在一旁垂手而立的平原縣令,便又對戴松說道“戴公子,這位是本縣的縣太爺。這次他守土有責、保民有功,雖然是個文官,但也應該記錄軍功。既然要見戴元帥,那就把他一道帶去好了。”
縣太爺一聽這話,臉上瞬間掛滿了笑容。
在大齊朝的官場上,文官立下軍功是升官最快的途徑之一,很容易就得到皇帝一個“文武雙全”的評語,有了這句評語,吏部的那些勢利眼自然也會對自己刮目相看,加官進爵就在眼下。
因此聽到蕭文明的話,縣太爺下意識地整理齊整了衣冠,臉上笑呵呵地說道“說起來,我和戴元帥還曾有過一面之緣,卻不料竟能在平原城下相見,真是幸甚至哉啊”
蕭文明哪有空同縣太爺對什么“之乎者也”的陳詞濫調,吩咐手下三個頭目將俘虜的戎羌嚴加看管起來,并且貼出安民告示,讓百姓們從地窖里爬出來各自回家,便隨戴松一起,出城去見戴鸞翔去了。
戴松說的果然沒有半字虛言。
城外的戎羌的的確確已經被戴鸞翔徹底擊敗了平原縣城周邊,凡是蕭文明目力所致的地方,除了偶爾有些小規模的沖突之外,其余幾乎整個戰場都已在控制之下。
只見官軍的騎兵往來奔馳,步兵四處巡邏,還有專門的文官或者幕僚,負責清點斬首的戎羌尸體和俘虜的戎羌人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