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官職,不過是一個七品的屯田所千戶,并且還是江南地區的,而并非在京城洛陽附近。
按照官位,他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這里。
可是蕭文明卻又是這一場平原縣城大捷的主角之一就算不是主角,那也是排名前幾位的主要配角。
這場獻俘大典要是沒他參加,就又顯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兒了
雖然禮部的老爺們,也不希望蕭文明這么個小軍官出現在這里,但是皇上有了旨意要請他一定參加,那么諸位大人一定是會替皇帝分憂的。
讓蕭文明以“信義伯”伯爵的身份,站在勛貴的隊列里,不就成了嗎
這樣的安排,禮部的大人們滿意,皇帝也感到滿意,唯獨蕭文明不感到滿意。
這些個所謂的勛貴,說他們是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都是在表揚他們了,其中不少都是些禍國殃民的惡人奸賊,蕭文明壓根就不想與他們為伍。
不過蕭文明正在不爽的時候,卻是當時戴鸞翔的那番話發揮了作用參加這樣的儀式,給皇帝歌功頌德、臉上貼金,其實也是做臣子的本分之一
于是蕭文明耐著性子,觀察著儀式一步步的進行,就好像看著一出華麗的實體戲劇,儀式的過后,終于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環節,那就是給有功人員加官進爵。
這一回,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凡是立有戰功的他都不吝賞賜,首功之臣戴鸞翔,更是被封為一等功的公爵爵位
大齊朝的規矩,非皇族異姓之人是不能封王的,因此戴鸞翔這個一等公,也算是位極人臣了只不過小小的平原縣城之役,就讓他走到了這一步,也不知迎來真正最后的勝利的時候,皇帝還有什么好賞賜給他的
戴鸞翔之下,其余的有功人員也都有封賞。
不過現在戰況緊張,吏部沒法騰出那么多官職,因此分封的大多以爵位為主,蕭文明認識的戴松、曹瑞、韓天等人,雖然官職沒有進步,仍舊在原地踏步,但是爵位則各加一等,已從不入流的郎官變成了正經的男爵了。
反倒是平原縣令楊森,他的功勞不能說沒有,但并不突出,卻是結結實實地官升三等,調入兵部做了關內道的侍中,算是在兵部尚書及左右侍郎之下的四把手。
這樣的升遷,對于一個七品縣令而言,已是超規格的任用了。
楊森這人才能并不出眾,但是好歹也頗有膽色,至少在百姓遭遇大難的時候,還肯跟百姓在一起,沒有私下逃跑,這對于如今這么個腐朽的大齊官場而言,就已經很難得了。
大約皇帝看中的,也是他這一點吧。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戰之中表現活躍,僅次于戴鸞翔的蕭文明本人,皇帝卻沒有任何的表示既未加官、也未進爵,頗讓人感到不解。
就連站在整個勛貴隊伍最前列的康親王,聽整張封賞的清單中沒有提到蕭文明的名字,都覺得不可思議,眉頭禁不住地緊皺了起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