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多早就知道戴鸞翔的威名,知道這位名將,不但指揮作戰極有水準,并且也是一位愛兵如子的好統帥。
敗逃之時,拋棄自家弟兄的遺體,可不會是他應有的作風。
“難道這一回,我真的在正面作戰的時候贏了戴鸞翔了嗎”
達多捫心自問,依舊不敢確定。
自己的兄長達利可還活著的時候,都未能戰勝的戴鸞翔,就這樣被自己戰勝了嗎
現實太過魔幻現實又太過真實,通往京城的最后一道障礙玄武門就在達多的眼前。
抬頭望去,城樓之上一柄黃羅傘蓋之下,那所端坐著的人,不就是當今的皇帝嗎
現在唯一的障礙都已經掃除了,只要一鼓作氣攻破城門或者是攻上城樓,拿住了中原皇帝,那大齊國就相當于被自己打下來了
就已經實現了戎羌數千年從未有過的輝煌業績
還用得著去搭理什么戴鸞翔嗎
還不光是戴鸞翔,就連蕭文明這種桀驁不馴的人也會匍匐在自己的面前
一見此情此景,達多當機立斷,立即決定放棄追擊戴鸞翔的計劃,而是轉而攻打洛陽城墻。
攻打城墻的準備工作,達多其實已經做了一些了,只不過他做的并不充分。
但做了,總比沒做要強。
達多一聲令下,便有幾隊人馬迅速從戰線的后方用軍馬拖來粗制濫造而成的云梯、工程錘等簡單的工程器械,開始猛烈地攻打洛陽城的玄武門。
粗壯的攻城錘撞擊在厚實的玄武門之上,發出“轟隆隆”“轟隆隆”的巨響,一直傳到城樓之上,嚇得此刻正在城樓上觀戰的皇帝心驚肉跳。
他一面命令守城的軍官趕緊調御林軍上來護駕,同時守護城墻城門,一邊立即在皇城司和親信太監的簇擁之下,仿佛一顆彈珠從坡上滾下來一樣,極其迅速而又流利的退下了洛陽城墻,一路暢通無阻,逃回了皇宮,鉆進了安全的勤政殿內,不再出來了。
蕭文明這才搞明白戴鸞翔在面見皇帝時候,請求皇帝登城觀戰的用意。
他之所以動員皇帝在城樓上觀戰,并不是認為皇帝對于提振士氣有多大的影響力,而就是要把皇帝本人制作成最誘人的誘餌,引誘戎羌放棄對自己的追擊,而轉而攻擊洛陽城墻。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作為封建王朝的一員將帥,戴鸞翔想出用皇帝做誘餌的這種狠招,也著實是了不起,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了時代了。
能夠玩出這一招的,在這個大齊朝,恐怕除了戴鸞翔之外,就只有蕭文明一個人了,而蕭文明固然想的出這種損招,可以他的身份、地位和權力卻又未必能夠實行。
所以說能用這樣的辦法來進行終極誘敵的,普天之下也就戴鸞翔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