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這些個船民無所事事,基本上就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為了看住蕭文明的這幾艘船,他們還得寸步不離的住在船上,因此這幫缺乏運動的家伙,這些日子每個人都胖了好幾圈,走起路來固然是更累了,不過反而在搖晃的船夾板上卻似乎站得更穩了一些。
領頭的何常見蕭文明突然來此,卻只帶了一百個弟兄,趕緊趴在船舷的邊上,扯著嗓子就問“蕭大人,你怎么來了就帶了這么幾個弟兄,別的人呢”
何常等人原先都是在洋湖里打魚的漁民。
洋湖水面廣袤,漁民互相交流都要靠著一副大嗓門,何常自然也不會例外,隔開老遠,他的聲音便竄入了蕭文明的耳朵。
蕭文明此刻正在顛簸的馬背上折騰著,可不敢開口大聲說話,唯恐咬破了舌頭。
他縱馬一直跑到船邊上,這才回答了何常的話“你少廢話,趕快把跳板放下來,老子要上船”
聽蕭文明話說得這么急,何常不敢有半點的耽擱,趕緊親自扛了一塊大木板子,架在通濟渠碼頭和槽船之間,供蕭文明上船。
這塊板子,其實也是特制的,要比尋常的跳板足足寬出四五倍。
因為蕭文明的船可不光是坐人、裝貨而已,還需要將好不容易從戎羌那里得來的駿馬良駒運上船隨船一道運輸,因此才特地設計了這樣寬大的木板,作為上下船的工具。
不過此刻蕭文明已經來不及將戰馬一匹匹地趕上船了,他立刻翻身下馬,將戰馬統一牽到一邊,集中保管起來,自己則和一百子弟兵毫不耽擱地登上了大船。
此刻戰況十萬火急,齊軍的主力實際上已經失敗了,戴松率領的那只騎兵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嗎,蕭文明也完全沒有把握,大概率是無法扭轉戰局的。
在這種局面下,蕭文明更是要千方百計地爭取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同何常多解釋,直接下令道“何常,我的那幾門炮呢都在哪里”
這回趕赴中原作戰,蕭文明特意把自家臨海屯鐵匠工坊新鑄造出來的幾門火炮,帶在了身邊,一共有五門。
雖然數量并不算多,但是曾經試射下來,無論是聲勢還是威力,都要遠超現在所使用的任何一種兵器畢竟是從冷兵器到熱兵器跨越時代的突破,是其他任何現有的兵器所無法比擬的。
只可惜現在火炮本身的工藝和其配套裝置的設計,蕭文明還沒功夫進行一點點地改進和打磨,因此現如今的五門火炮,存在一個最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十分笨重,運輸起來麻煩,使用起來也麻煩,所以也就只能裝載在船上,才能長距離地運動。
想要靠人堆馬拉投入地面戰場,進行靈活部署,現在還不到時候,需要蕭文明一步步地進行改進。
這些個銅疙瘩又笨又重,并且還要固定在某一個位置,在船上就顯得十分扎眼,何常不是個細心的人,卻是個駕船的好手,船上的各種物件,他心知肚明,更何況這幾口傻大黑粗的火炮了。
對于蕭文明的問題,何常回答得既快速又響亮,顯得信心十足,一一點明了這五門火炮現在所處的位置。“那好,你趕緊的,把所有的炮都挪到靠近河岸碼頭的這一邊。”
把所有的炮都靠在這一邊,當然是為了增強火力,然而這有個副作用,那就是火炮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全都壓在一邊,便將這么老大的一艘漕運大船,壓得明顯的向一邊傾斜了。
蕭文明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滿腦子惦記的就只是,想辦法怎樣戰勝戎羌,好不容易被他想出來了一個利用火炮的辦法,哪還有心思考慮別的
他趕緊將大船一邊的五門火炮全都輪流試射一遍,確定沒有啞火,也沒有損壞,這才能投入使用。
監制這幾門火炮的工匠,便是蕭文明器重的鐵匠馬青,馬青這小子對蕭文明還算忠誠,職業道德也是很不錯的,這幾門蕭文明帶在身邊的火炮,就是他不斷改進之后的最新成果,試驗的時候倒是可以轟得又準又遠,也不知實戰時候能發揮幾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