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戎羌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領都被蕭文明的火炮所震撼的時候,偏偏有一個漢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那就是謀士馮天羽。
他上前幾步,在達多的耳邊低語道“王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現在氣勢正旺,消滅中原軍隊只有一步之遙,可萬萬不可功虧一簣,將來這樣的機會恐怕就再難得到了”
然而這時,達多的另一個心腹部落王子金密狄卻說“想要攻打蕭爵爺,就怕沒有那么容易,他們在船上,咱們又沒有水戰的辦法,恐怕一時難以戰勝”
金密狄說了句大實話戎羌的確幾乎沒有任何水戰能力,所以才會對河套地區這樣的重視。
因為他們一旦被逐出這個地區,那么每次攻擊中原,都必須要渡過波濤洶涌的黃河。
先不談中原水軍在黃河上進行阻截的可能性,光是渡過黃河就是一項極其困難的任務,只有耐心地等待,等待脾氣仿佛任性的孩子一樣的黃河,展現出他溫柔一面的時候,才能從容渡河。
否則倉促之間就要搶渡黃河,危險性太大,簡直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全軍的成敗來開玩笑
當然了,攻打蕭文明其實也并不需要渡河登船,就在岸上萬箭齊發,也并不是不可能
然而戎羌的弓箭那都是便于在馬背上騎射做特別設計制造的,運用起來十分靈活方便,但是射程和威力卻要比中原的長弓差了許多,更何況蕭文明現在在樓船之上,距離岸邊又不近,戎羌弓箭的射程只能勉強觸及而已,落下來的箭矢軟綿無力,搞不好徒手都能接住
中國古代也曾有過專門的弓箭部隊,比如宋朝的神臂弓,又如三國時期吳國的橫江射手。
尤其是后者,以臂力出眾、射程遙遠而著稱,仿佛能夠用弓箭射過滔滔長江,才會得到“橫江”的美名,然而這都是長期訓練的結果,戎羌的騎士當然也是自打出生期就進行著持續不斷的軍事訓練的,然而他們訓練的科目不一樣,能夠使用的戰法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達多這邊聽到了正反兩方面的意見,正在猶豫不定,可蕭文明卻等不及了。
倒不是時間不站在他的這一邊,而是他不能允許對手有長時間進行反復思考的機會,只有逼迫他們迅速拿出決定,才能實現對于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于是蕭文明又催促道“達多王爺,你到底想好了沒有這么猶猶豫豫的,可不像你的作風”話音剛落,蕭文明便又命令手下向戎羌人群之中放了兩炮,再一次震撼了他們的心靈。
這一回,蕭文明打的是富裕仗,火炮安裝在了船上,火藥和炮彈都是夠夠的,要不是時間不允許、時機也不允許,蕭文明盡可以慢慢地將這些炮彈打完。
只是火炮長期發射,也會造成炮管過熱的問題,這就不是蕭文明現在需要考慮的了。
這幾陣火炮果然再次發揮了作用,方才態度已經松動的戎羌統治集團,終于達成了愿意暫時妥協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