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齊朝的軍隊,還剩下的戎羌的尸體,蕭文明就沒有那么講究了。
戎羌的信仰,原本就講究天人合一人死了之后,尸體腐化成泥,重新滋養草原,原本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解脫。
如今正好遂了他們的心愿,就在洛陽城的一角挖上一個大坑,將所有戎羌的尸體全都扔進去掩埋了,同樣也會化作肥料,只不過這些肥料滋養的卻是大齊朝的土地。
戰場還沒打掃干凈,探馬便已回報,說是康親王正從青嶺前線敗退回來。
康親王這次追擊鎩羽而歸是在情理之中的,只不過他敗退的這么快,也出乎了蕭文明的意料他這一去,還沒有半天的時間,就連天還沒有暗下來,就已經失敗了嗎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也太快了
可是遙遙看見打頭的康親王垂頭喪氣的樣子,便知道他這一次必然是遭到了慘敗,確認了心中的疑問。
蕭文明帶著不懷好意地笑著主動迎了上去,拱手問道“怎么康王爺這一仗打得不順利嗎”
康親王正在氣頭上,并沒有搭理蕭文明,直接就閃身走開了。
倒是戴松也率領了一路殘兵敗卒,跟在了康親王隊伍的身后,乃是戴家的親兵。
這支隊伍損失不小,不過所幸宋星遙跟著平安回來了,蕭文明心里也算是狠狠地松了口氣。
“怎么小戴將軍,這一仗打得不順利嗎”一樣的話用不一樣的口氣說出來,意思就大相徑庭對康親王的,是一種嘲諷和揶揄;而對戴松則是實實在在的由衷的關心。
戴松搖了搖頭,回答了蕭文明的問題“康王爺不聽勸說,我也是沒有辦法,敗確實是敗了,而且敗得一敗涂地”
原來戴松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戎羌必然會在半路設下埋伏,專門用來攻打大齊的追兵。
青嶺一帶地勢崎嶇、山高林密,正是一個設下伏擊圈的好地方,然而這對戴松卻并不奏效,因為戴松隨著其父戴鸞翔經營青嶺防線已久,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更是幾乎踏遍了山山水水,尤其對幾處容易設伏的地點都做了詳細的調查。
以至于戴松在心里都已經有了一個細致的沙盤模型,哪里可以誘敵、哪里可以埋伏、哪里可以收網,他都記憶得清清楚楚。
因此看到一路上的蛛絲馬跡,戴松便規勸康親王要千萬小心、千萬小心,若是覺得不妙,甚至可以掉頭撤退,可不要中了戎羌的圈套。
然而這回戎羌誘敵的策略倒是頗為高明,先派出幾支小股敵軍,把故意敗在康親王的手上,讓康王爺心里更加產生了輕慢的態度,完全聽不進戴松的勸說,而是一頭就扎進了戎羌的包圍圈。
說起來,當年野驢嶺的那一場慘敗,其實也是大齊主力輕敵冒進,落入了達利可汗設下的埋伏,這一回達多也算是故伎重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