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剛剛接近營門,便見一票人馬,將自家的大營的營門堵了個嚴嚴實實。
這時在前頭探路的戴松親自騎馬過來匯報,說是前頭領軍的乃是康親王趙希本人。
康親王本人來了,那就不可能像之前的呂勛那么好對付,而康親王的面子又沒有那么大,蕭文明又不可能因為他的一句話就將那么重要的百官行記拱手交給他。
兩難,怎么辦
這時戴松又對蕭文明說道“蕭爵爺,剛才溫先生派人出來傳話,他建議爵爺趕緊將百官行記送到通濟渠邊的船上,那樣就萬事大吉了”
真不愧是溫伯明,蕭文明一年三千兩銀子的幕酬到底沒有白給他,他給蕭文明出的這個主意,還真是眼下解開這個謎題的最優解。
那幾艘大船是蕭文明親自打造并派了得力可靠的人駐守的,并且又在寬闊的水面之上,還裝備了五門驚天動地的大火炮,幾乎可以算是蕭文明的獨立王國了并且還是可以移動的那種。
那船上,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勢力的干擾,哪怕就是皇帝親自下旨,想要讓蕭文明把百官行記交出去,蕭文明也大可以耍個賴就說這玩意兒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然后再命令大船揚帆起航,就可以立即返回臨海屯去。
那地方蕭文明就是個土皇帝,誰來了都不管用。
天王老子來了都沒用
“你怎么這么笨呢一開始咋就沒想到這茬”蕭文明暗罵了自己一句,趕緊命令手下的弟兄們改變方向,押送著百官行記、劉壽還有受了傷的杜留,趕緊往通濟渠方向趕去。
堵著門的康親王趙希并不知道蕭文明的計劃,然而從蕭文明行動的方向,他卻知道蕭文明必然是在有意逃避,逃避著與自己的會面。
這位皇帝的親弟弟,也不知從何處打聽到了百官行記的存在,對于他這個正想趁著自己立下軍功擴充勢力的親王而言,這八大箱子朝廷重臣的小辮子,他是志在必得,想盡辦法都是要拿捏住的
因此康親王也不怕丟人、也不怕勞累,親自率領起手下的王府護衛,主動過來追趕蕭文明。
認準了要拿的東西,就要不擇手段地拿到手里。
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絕
這或許就是康親王本人的個性。
別說跟蕭文明還真有幾分相似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這一次的沖突看來死活是避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