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縱有千軍萬馬,也無法做到。
雖然早就意識到局勢必然會發生變化,但是衛玉章的出現,著實是出乎了蕭文明的意料。
可轉念一想,衛老相國在大齊官場上人脈廣博,并且又是一位敢于任事的,洛陽城下鬧出那么大的動靜,他根本不會袖手旁觀,是一定會出來講話的。
并且是,他要么不出來,一出來就是大排場,叫出了京城里那么多的高官,不看僧面看佛面,這一場糾紛也是無論如何不能再進行下去的了。
于是蕭文明先爭取個好態度,果斷迎上前去,在衛玉章面前恭恭敬敬行了個禮,口中低聲說道“老相國來了啊”
康親王的禮貌程度也不枉多讓,同樣走上前來,行了個禮,恭敬的程度絲毫不在蕭文明以下“師傅來了,學生有失遠迎。”
康親王叫他一聲“師傅”,情有可原,畢竟衛玉章的確是皇帝和康親王的老師,他擺起老師的派頭,也絲毫不會怯場心虛。
只見衛玉章沉著一張老臉,用低沉的聲音教訓道“戎羌之亂尚未完全平息,你們就在洛陽城下搞出那么大的動靜,豈不會動搖了民心,也會讓圣上寒心,這成何體統”
其實剛才康親王和蕭文明都鬧得有些上頭了,只想著趕緊戰勝對手,根本就沒想別的民心也好、圣意也好,全都得往后稍稍。
然而現在被衛玉章這么當頭冷水澆下來,他們全都恢復了理智,也是該考慮一下,萬一惹怒了皇帝,就算百官行記被自己拿在了手里,又能有什么用呢
這兩人一時沉默,卻見溫伯明在一隊蕭家軍的互送之下,匆忙跑了過來,一邊跑還一邊在向衛玉章打招呼“老師來了,老師來了,學生未曾遠迎,還望老師恕罪。”
溫不明這是聽到了消息,趕緊過來替蕭文明打圓場來了。
所謂的“打圓場”,其實就是吸引火力,替蕭文明轉移掉一些來自于衛玉章的壓力,也算是苦活累活了。
果不其然。
見溫不明遠遠跑來,衛玉章劈頭蓋臉便教訓了一句“溫伯明,我不是叫你要好好約束你這位蕭兄的嗎今日怎么就鬧出這樣的不體面來,平白叫人看了笑話。”
溫伯明趕忙說道“是學生的錯,君臣有道、父子有親、兄弟有義、朋友有信,學生同蕭兄雖然不是兄弟,但也情同手足,沒有及時規勸,的確是學生的不對。這說起來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蕭兄手下的幾個兄弟為了一點戰利品,同康親王府的護衛產生了一些爭執。說起來蕭家軍的這幾位,學生還教過他們讀書認字,也算是他們的半個老師,沒有仔細約束他們,學生罪該萬死,還請老師責罰。”
蕭文明不無感激地了溫伯明一眼,康親王趙希也用相似的眼神向溫補銘臉上望去。
好一個溫伯明啊這招借力打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功夫真是引入了化境。
百官行記的確可以說是戰利品,但是溫伯明卻有意將其模糊化,大約只會讓衛玉章認為不過是為了幾箱子金銀財寶在這邊紛爭而已,也就成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溫伯明既沒有說謊,又替大家都解了圍,著實是有大才干的。
對于溫伯明的這個解釋,衛玉章也表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