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日事態非常,那么短的時間之內,恐怕除了自己這個才華橫溢的關門弟子之外,朝中沒有幾個人能用這么短的時間,就將體量這么大的百官行記摘抄出節略,因此也并沒有怪罪他。
衛玉章日理萬機,每天需要審閱的報告呈文,少說也得有五六萬字,早就養成了一目十行的本事,只用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他便將這份節略粗粗地看了一遍,卻似乎意猶未盡,抬頭問溫伯明“節略在此,那百官行記的原件呢也一并帶來了嗎”
其實方才在洛陽城外的時候,衛玉章就曾經吩咐過溫伯明,除了摘抄節略之外,還要他盡快將百官行記的原件送到相府來。
但是這件事溫伯明并沒有對蕭文明說起因為他心里明白,百官行記對于蕭文明而言意義非凡,是他豁出性命辛苦拿來的,為了保有這樣東西,蕭文明甚至不惜同康親王這樣的天潢貴胄刀兵相向
就是這樣一件幾乎已經是天下至寶的東西,蕭文明同意讓溫伯明抄出一份節略來給你衛玉章飽飽眼福就不錯了,居然還想要連原件都拿走,這怎么可能
別說你是權傾天下的老相國衛玉章了,就算是九五至尊的皇帝親自來討,蕭文明都未必肯松手
然而這其中夾了溫伯明這樣一個亦師亦友的好朋友,事情就變得有些復雜了,就憑兩人的交情,要是由溫伯明開口的話,蕭文明還真的沒有那么容易就拒絕他。
然而溫伯明終究沒有讓蕭文明難做,他對衛玉章解釋道師傅“百官行記一共有六大箱子在我們手里,沉重的很。我倉促之間摘出節略來,又都搞得亂七八糟,一時半會兒沒法送進城來,還請師傅恕罪。”
蕭文明一聽溫伯明向著自己,也立即幫腔道“今天一早的事兒,老相國也看見了,先不說我和康親王誰對誰錯,反正覬覦這樣東西的人不少,瓜田底下,咱們輕易還是少把東西帶出去的為妙。”
衛玉章素來就是個沉穩持重的人,蕭文明的這個理由還真就把他說服了放在百官行記放在蕭文明手上,至少還是安全的。
于是他也就不在原件的事情上多糾纏,而是對蕭文明說道“這百官行記可不是件易得的物件,六麻子做出來費了大功夫,被你蕭文明拿到,也同樣不容易。怎么樣不知你有何打算。”
這句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了。
蕭文明回答道“當著老相國的面,我也耍不出什么花頭,那就有話明說了。老相國,百官行記,這樣東西非同小可,那是無數官員的命根子,有些人拿在手里自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可卻被我費盡心機地奪到了手里,卻只為了一個十分簡單的目的,還望老相國成全。”
“所為何事你盡管說來。”這時衛玉章對蕭文明說話,已經有種討價還價的意思了。
而蕭文明也直言不諱“老相國,據我所知,這一回文武百官聚眾彈劾戴鸞翔大元帥,其實并不是出于什么公益,而只是因為他們在戎羌之亂中蒙受了損失,又受了劉壽這個宦官之后和奸邪小人的蠱惑和煽動,這才無事生非,非要去彈劾戴元帥的。戴元帥這邊我不敢說替他主持公道,只是元帥的確冤枉,我就想憑借這一套百官行記,讓那些無良的官員就此收手,收回對戴元帥的誣告,為朝廷保住這一員名將,那也是功德無量了”
“用百官行記救戴鸞翔你這不過是錯上加錯,戴鸞翔本人也未必會高興吧”衛玉章本人是懂得戴鸞翔的為人的。
戴鸞翔雖然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但往往表現得十分儒雅,儒雅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特別是對于封建禮教,甚至過于執著和看重,任何事都要講究個名正言順。
他雖然身陷囹圄,但是氣節還沒有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