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清楚,無論如何,把百官行記安全送到皇帝面前的旨意是他馮海峰承受的,如今這六大箱子的百官行記幾乎付之一炬,他是罪責難逃。
為今之計,只能先爭取一個好態度,便也“撲通”一下跪了下去,磕頭如同搗蒜一般。
不過他究竟比那小軍官見過不少世面,反應還算不慢,磕頭倒不耽誤口中說道“誤會、誤會、都是誤會蕭爵爺沒錯,那位侍衛將軍也沒錯,微臣也沒錯都是誤會,說到底都是誤會啊,皇上”
馮海峰這么說蕭文明反倒不干了“馮大人你可說清楚了,哪來那么多的誤會你是奉旨押送這些物件的,我也是奉旨跟著你一同把東西送來了。可那位將軍偏偏不放心,還要搶過來翻看,你都是親眼所見的。并且我還問明了他是不是在六麻子手下當過差,他也承認了,我這才不得已放火燒的,這誤會二字又從何說起呢”
“這個”馮海峰無言以對。
原本故意燒毀百官行記的計策,就是蕭文明和溫伯明商討了一整夜想出來的,下定的策略幾乎已經推演得天衣無縫了,現在再加上蕭文明出類拔萃的即興表演,的確讓馮海峰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刺的細節。
然而細節上的添衣無縫卻并不代表著情理上流暢合理。
就皇帝本人而言,他是橫豎不會相信一個小軍官,會有什么理由去搶百官行記,就算是背后有主使之人,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在皇宮門前行使這樣的行動。
然而正在皇帝懷疑之際,又有大隊人馬從洛陽城里趕了過來。
不過還好,這幫人并不是來給蕭文明添亂的,而是來給蕭文明背鍋的,來者乃是洛陽京兆尹,他親自帶領了上百衙門的衙役,急匆匆趕來救火來了
原本管理京城洛陽的治安,便是京兆尹衙門的主要職責,撲滅火災便是其中的一項,只不過洛陽京城里,比他這個小小衙門大的多的衙門有的是,即便是行使職責,也要看他人的眼色。
光拿滅火這事來說,兵部管得著、工部管得著、就連御史臺也管得著,并且要是火災發生在六部衙門,發生在里布接待外賓的鴻臚寺,發生在刑部關押囚犯的天牢,那么京兆尹衙門也是無權去滅火的。
因此雖然早早就知道了城內失火的消息,但是一打聽,說是失火的地方發生在皇宮門口,京兆尹大人就犯了嘀咕這里有守衛皇宮的禁軍掌管,素來手伸的很長的皇城司也不會袖手旁觀,就自己這么個清水衙門,急吼吼地過去滅火,只會被人嫌棄礙手礙腳而已
因此,在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之下,京兆尹衙門居然也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不能不去,但也不需要去的太早,等火滅的差不多了,再假裝忙碌地趕過去,別人就是挑刺兒,也最多挑個反應遲鈍、處事不決的小過錯,絕對不會有什么原則性的錯誤。
然而偏偏這一回,耍小聰明是過不了關了。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