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皇帝總算是見識到了百官行記的原貌了。
只見書擺地整整齊齊塞了滿滿的一大箱子,而其裝幀卻各不相同,顯然不是專門裝裱起來的,而是慢慢集結成冊,所以看上去有些凌亂。
這和蕭文明所運來的六口箱子焚化以后剩下的幾頁,特征大體相當特征,兩相對照,一時并沒有發現什么漏洞。
雖然如此,但皇帝還是多留了個心眼,多問了一句“東西都在這兒了你翻看過沒有”
康親王趕緊搖頭回答道“全都在這兒了,臣弟不敢欺君,倒也看過,不過也就看個封面,數數有幾本冊子而已”
“哦是嗎”康親王的話,皇帝并不相信。
將心比心地說,要是這件東西落到了皇帝的手上,皇帝本人就會那么淡定嗎會把它放在一邊,只數數有幾本冊子就算了事了嗎第一時間拿出來翻看一番,看看有什么驚天猛料才是真的
只不過皇帝的想象力還是太貧乏了一些,康親王本人如何處置落到他手里的這兩箱百官行記不知道,然而蕭文明這邊非但不止看過,并且連一模一樣都抄寫了一份了
而且這一回蕭文明送到皇宮門口,并且幾乎是故意燒掉的這一份,其實并不是百官行記的原件,而是匆忙間抄出來的一份復制品
皇帝怎么也不會想到,短短一晚上的時間,這么六大口箱子的東西,蕭文明就能完完整整地復制一份。
因為他無法理解,蕭文明手下會有那么多識文斷字的人
雖然皇帝早就聽說他的蕭家軍戰斗力非同尋常,人數也有個幾百人之眾,但是這幾百武夫全都能夠提筆寫字,還是在皇帝的認知范圍之外。
要知道,能夠一下子集結起那么多人抄寫書本,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謂“盛世修史”,做這等文化工程,有時是要比出征打仗更加浩大的工程項目。
不過康親王即便沒有抄寫一份,但看,肯定是看過的。
但是他看的遠沒有蕭文明那樣的長遠和細致。
一則他沒有溫國明這樣有大才干的人幫他出謀劃策,沒有蕭家軍那么多識文斷字的兄弟幫他抄寫一遍。
康親王所謂的“看過”,不過是把那兩箱子百官行記翻閱過一遍而已,并且因為時間緊急,僅僅是做到從頭到尾翻閱一遍都十分勉強。
不過好在百官行記實在太重要了,康親王不辭辛勞,一改原先略顯散漫的態度,夜以繼日、連篇累牘的,居然就把兩箱子書讀了個大概,特別是對于其中記錄的幾位顯眼的高官,康親王更是格外留意,雖然沒有來得及做系統的節略,但也特意打了點小抄。
因此看到這種程度,大約也只可以用“看過”兩個字來形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