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求不算為難,鄧達點著頭就答應下來,唯唯諾諾地退走了。
目送鄧達離開,蕭文秀問道“老弟又有什么打算嗎怎么要泉州市舶司做準備船”
蕭文明正在謀劃一件大事,見此處無人,又不好瞞著姐姐,便回答道“我想對付高麗,這事兒我已經同溫先生商量好了,正在向皇上和衛老相國那邊請旨呢”
聽了這話,在場之人無不瞪大了眼睛“對付高麗”這四個字說的輕巧,實際上卻代表著蕭文明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伐國之戰,這就是這件大事的名稱。
蕭文明要挑戰一整個主權國家的權威無論這個國家是大是小都是一件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事情。
這還同之前兩年出征倭國不一樣,那時的倭國早就打成一鍋粥了,處于割據的亂世當中,蕭文明屬于是加入亂世的紛爭,進而從中漁利,而這一回蕭文明則要直接挑戰一個完整的統一國家,性質就大不相同了。
在場之人,除了知道內情的溫伯明之外,無不吸了口冷氣。
尤其是戴松,他是指揮過千軍萬馬作戰的人,知道這種行動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對蕭文明軍事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外交政治能力的大考驗要是贏了,固然可以青史留名,可要是輸了,那連回還撤退的余地都沒有
戴松當然知道其中的風險,然而他現在是一員客將,是臨海屯的客人,即便有意見也不便明說,只能低著頭獨自沉吟。
倒是蕭文秀首先提出了斟酌意見也只有他作為蕭文明的姐姐才能直接說“老弟啊,那么大的行動我倒不是不贊成,只是覺得太倉促了一點吧恐怕做準備也得要個一年半載的。”
蕭文秀還是很有眼光的,征討他國從來就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更何況征討的還是高麗。
在真實的位面上,高麗國左有中原強大的王朝,又有日本虎視眈眈,可依舊能夠獨立立國長達兩三千年之久,期間也遇到過唐帝國、蒙古帝國、美帝這樣的歷史性的超級力量,卻始終沒有完全滅國。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應該說是高麗人比較識相該認慫的時候絕對認慫,只要能夠保住小命,當小弟就當小弟、當兒子就當兒子、當孫子就當孫子,而且一當就絕對是真孫子,演的連自己都信了
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高麗國的地形使然北方都是崇山峻嶺,想要從中原攻打過去十分困難,就是強如隋唐這樣的超級帝國,為了征服高麗都打得筋疲力盡、氣喘吁吁,往往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征服著。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