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物資準備。
物資準備里最重要的就是黃金白銀任何時候,金銀都是最有用的,并且還得是捏在手里的現錢,拿出去就能花、花出去就能用。
蕭文明的臨海屯原本就是一個聚寶盆,現在除去上交朝廷的海關關稅之外,每一年都能攢下二十萬的銀子,現在又恰好是過年的時候,年前早就已經把應收的款項全都收齊了。
因此現在臨海屯的銀庫里現在存著的銀子不下百萬兩,幾乎相當于整個大機朝廷一年稅收收入的四分之一。
這筆錢除了給臨海屯,自己留個底之外,花銷出去的確是可以支撐起一場規模不小的戰爭了。
只不過如果戰爭按照計劃執行的話,那么臨海屯下一年擴大生產、升級技術的步子就要邁得緩一點了,不過這原本就不是急于一時的事情,該緩就緩一點,問題不大。
除了金銀之外,糧草也是需要準備的。
江南這幾年的收成還好,糧食產量頗豐、糧價也不高,因此今年秋收的時候,由董婉青提前決定逢低買進并囤積了一大批糧食,本來是想放到北方缺糧的地方狠狠賺一筆的。不過現在既然是要給自家的軍隊用,那就把糧食暫時壓一壓,這筆錢不賺也就罷了。
而蕭家軍外出作戰,光吃普通的干糧那是不夠的,還得補充肉類和新鮮蔬菜新鮮的蔬菜可以就地解決,花錢問當地的老百姓購買,實在買不著的話,也可以就地挖一些野菜、采一些樹葉,也能臨時救急,肉類用的則是腌肉和熏肉。
過了年,臨海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順便一提,古時候吃腌肉可是一項奢侈享受,腌肉需要大量的食鹽,官家的鹽價可不便宜,有時候比肉還貴;而用私鹽,那可是犯法的,為了吃口咸肉,往往還得冒著被官府抓起來的風險
不過蕭文明的臨海屯自家辦著鹽場,產出的食鹽質量比官鹽還好,不過只是供給自家和海商使用,并不往外出售就是了。
除了這兩項之外,蕭文明還開發了新的快餐品種。
蕭文明這一次同戎羌作戰,也從幾個戎羌俘虜那邊學來了草原上風干肉類的做法,倒也別有風味,可以做一些反正臨海屯里自己就養著不少豬,多殺個十幾二十頭不傷大局。
另外蕭文明也從戎羌那里順帶著學會了制作奶酪的辦法。
只可惜這邊不是草原,沒有那么多牛,更沒有現代能夠專門產奶的品種,就只能收集一些耕牛的奶,制作出來的奶酪不多,算是稀缺品,可以給傷員用來調養身體。
基本的補給之外便是兵器了。
馬青的鐵匠工坊里,打造精良的冷兵器應有盡有,根本不用額外準備,就能拉出一二千套完整的盔甲和兵刃,出國作戰當然要額外準備一些。
除此之外,早早就給新加入蕭家軍的戴家親兵一人一套配發了一套甲胄和兵刃雖然裝備都配置齊全了,但也并不要求他們必須學習鴛鴦陣的戰法,他們是中原少有的專業騎兵部隊,放著精湛的馬上作戰技術荒廢了不用,而下馬作戰,豈不可惜
戴家親兵,雖然也都是些青壯年男子,可都是在北方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老兵了,可他們見到了臨海屯出產的裝備仍舊是贊不絕口哪怕就是極其重視練兵養兵的戴元帥戴鸞翔,都從來沒給他們配發過如此精良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