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幾層關系,說翁伯明肯定能夠當狀元,固然是把話說的太滿了,可要是說他考中前幾名,那是一點問題都不會有的。
然而溫伯明卻格外謙遜起來了“狀元及第這我可不敢想,只求安安穩穩完成殿試,既給家父一個交代,也給師傅一個交代,我便心滿意足了。”
蕭文明的行蹤既然衛玉章知道,皇帝那邊也瞞不了多久,果然在發榜的當天下午,傳旨的太監就來到了蕭文明暫住的小廟,傳達了皇帝的旨意,要他以勛貴的身份,出席參加明日在皇宮里舉行的殿試。
皇命不可違,蕭文明也順便想看一下溫伯明的風采,便毫不猶豫地領了旨。
等到第二天一早,蕭文明便輕車熟路地來到了皇宮門前,憑圣旨進了宮,來到了乾清宮之內。
原本蕭文明是各路勛貴里資歷最淺的一個,照道理是應該站在隊伍最后的,然而現在的他資歷雖然依舊很淺,可是爵位高啊站隊的名次終于向前躍升了一大步簡單地目測一數,大約位列第三十名左右。
而站在勛貴隊伍最前端的,自然是皇帝的親弟弟、康親王趙希。
他現在正在春風得意的時候,滿臉天潢貴胄、從容不迫的表情,卻不知今年的科舉,他可曾保舉了哪位考生
乾清宮內,其他的文官武將也都穿戴齊整、面容肅穆、一言不發,直到皇帝駕到,這才跪拜下去,山呼“萬歲”
皇帝今日看上去心情不錯,朝服冠冕,打扮得一絲不茍,笑容可掬地請大臣們平身而立,口中說道“今日掄才大典,乃是朝廷三年一度的一場盛事。鄭便同諸位愛卿共襄盛舉。好了,請各位考生進來吧”
皇帝發話、太監傳旨,考生們魚貫涌了進來,進門的順序當然也是有講究的,不出意料,按照的就是會試的次序,而溫伯明果然就排在二三十名左右。
大殿上早就設下了幾案,幾案上擺著統一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由皇帝現場出題,考生們現場回答,皇帝再和官員們現場評價,只用一題便定出名次。
考題按理是皇帝臨時起意出的,但實際上也是事先同衛玉章商量過的,畢竟出怎樣的題目,也是能體現出題者的水平的,要是出了個不倫不類的題目,豈不貽笑大方
溫伯明既然知道師父衛玉章的口味,那么對這道出自于衛玉章弟子、當今皇帝之口的題目,自然也不會感到生疏。
這就是王八看綠豆對了眼了,聽到題目的溫伯明二話不說提筆就寫,縱然是格式僵化的八股文,依舊被他寫的花團錦簇。
其實這場科舉之中,才華不遜色于溫伯明,或者說比溫伯明差不了多少的,大有人在,但是有溫伯明一樣機遇的,那就不多了,他自然是領袖群倫,先不談文章的質量如何,卻是第一個寫完的。
蕭文明在一旁看得清楚,正當別的考生還在奮筆疾書,甚至有一兩個還沒找到思路的,只干干巴巴寫了兩三行字的時候,溫伯明便已長舒一口氣,把筆放了下來一篇錦繡文章,就此落定。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