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動干戈仗都打了一個多月,你叫我免動干戈你看,高麗王城就在眼前,要是現在收兵,別人不問,你先問我手下這些弟兄答應不答應”蕭文明說道。
蕭文明手下這些人答不答應還是次要的,關鍵是倭國來的這些人,他們千里迢迢趕來高麗國作戰,雖然是應了蕭文明的命令,但也是過來發財的。
這一路他們沒有軍餉,全指望著在各處劫掠,回去才能有個交代。
之前攻克城池,雖然也有些收獲,但收獲并不多,眼瞅著高麗王都就在前面,那肯定得要摩拳擦掌,狠狠地撈他一筆,現在下達命令停止進攻,那不是奪了他們的錢財嗎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話,哪有那么好說的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十分淺顯易懂,就連容良如這個讀書人心里也清楚。
可這事兒又不能明面上說
不過好在有溫伯明了理論基礎“容大人,你看皇上的旨意,只是要我們向高麗君臣問罪而已。但問罪也有一個方法,就好像教小學生一樣,你跟他講道理固然是問罪,可他要是不聽就只能打屁股了。攻克其王都對他們也是個教訓,被我天朝上國攻克,總好過毀在邪教不法之徒手中好吧我們可是仁義之師啊”
對于蕭文明的行動,容良如其實是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反正死的是高麗人和他容良如有什么關系
這個反對的意見,他純粹是為說而說,只要說了這句話,那么事后蕭文明被問罪的時候,便同他姓容的沒有關系了。
容良如原本就是節外生枝,多此一事,幸好很快就解決了,那就可以全力攻城去了。
攻擊堅固城池,素來是一件不太明智的行為,用血肉之軀去攻擊磚石壘成的城墻,原本就是一樁最不經濟的買賣。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將城池團團圍住,先圍他兩三個月,等城里的糧食全都吃光了,軍心也就潰散了,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
中國古代攻打堅城池,別說是圍困兩三個月了,就是圍困兩三年的都有。
可是現在,他手下的兵力不足,加起來還不到一萬人,而漢城之內的高麗守軍,無論如何也不會低于五萬人,橫豎也不是一個良好的攻城的時機。
然而蕭文明卻不能采取這樣的策略,他原本就是要速戰速決的,還是決心要打一打。因為原本損耗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兵力,攻城的行動,照舊由倭國人打頭陣。
不過倭國人也不是傻瓜,攻城的任務太過艱難,尤其是先攻者,幾乎就是九死一生。
雖然蕭文明答應他滿可以入城先劫掠三日,但是性價比還是低了些。
領軍的富山吉秀,在參觀了高麗城防之后,并沒有像之前那樣答應的那么堅決干脆。
他不干脆,那么蕭文明就幫他堅決干脆
“勝敗在此一役,我帶了那么多錢,也不想再帶回去。這樣,先登的將士我賞黃金一百兩也不知有沒有勇士,敢領這筆賞錢”
一百兩黃金大約是個怎樣的數目呢
一百兩黃金的價值,要超過一千兩白銀,而一兩白銀在蕭文明這個時代相當于后世的兩萬元左右,那么一百兩黃金,價值就要超過兩千萬,大約是三千萬左右。
這幾乎是天文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