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趕來的曹瑞、韓天所部,也整頓起軍隊準備跟
在蕭家軍的身后,一同殺往白龍江以西。
這座浮橋是一晚上造出來的,雖然不能說是偷工減料,但畢竟不很堅固,人能夠安全通過浮橋抵達河對岸就不容易了,根本就不允許騎兵一次性通過。
因此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步兵送上去再說,反正蕭家軍有演練純屬且實戰經驗豐富的鴛鴦陣打底,也足夠穩固住戰局,即便對面真的有什么陰謀詭計,也足以應付一陣了。
戴松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問題,而蕭文明的應對手段執行的也十分果斷,可是沒想到他們二人終究還是慢了。
正當蕭家軍剛剛走到一半的時候,開城左右兩側的城門忽然打開,兩隊騎兵從城門中魚貫而出,成鉗形攻勢向幾乎已經站穩了腳跟的先頭部隊擊而來。
蕭文明剛剛走到一半,處于絕對安全的地方,可依舊被眼前的景象嚇得不寒而栗這是什么情況兩隊精銳的騎兵一左一右同時攻擊步兵薄弱的兩翼,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蕭文明大感不妙,不管有用沒用,趕緊下令收兵,指令已經突破到白龍江西岸的軍隊趕緊退回來。
高麗軍隊在逃跑這一方面還是很有些心得的,士氣一旦崩潰,又聽到了明確的撤退的命令,他們撒開鴨子就往浮橋的方向跑。
而倭國人則頗有一些死斗的精神,并且也不怎么聽從命令,愣是有幾個楞頭青,自以為靠著步戰可以對抗騎兵,還在堅守不退,自然也丟了自己的性命。
不過有他們遲滯了對手的攻擊,替隊友掩護撤退,也算是他們沒有白死。
蕭文明這邊也并沒有袖手旁觀,立即率領蕭家軍,逆行突破浮橋來到白龍江西岸,舉起盾牌、列開陣型,依靠著河岸,建立起一片緩沖地帶,讓那些潰退的友軍可以順利通過浮橋返回白龍江東岸。
蕭家軍陣型嚴整,武器精良,又靠著河岸,敵軍的騎兵根本就不敢過來突襲,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沖到水里去,攻勢也就不由自主地放緩了。
但是騎兵稍退,弓箭手又挺進上前,開始疾風驟雨一般向蕭文明這邊發射弓箭。
蕭家軍的武器帶得全,見箭矢來襲,便有專門負責執掌盾牌的兄弟舉起一人多高的大鋼盾,像雨傘一樣頂在頭頂。
箭矢落下,只聽見「叮叮當當」地響成一片,殺傷力卻十分有限,再加上蕭家軍的兄弟人人身披重甲,事后清點下來,沒有一個因為被射中而身負重傷的。
可是率先突破過去的高麗和倭國的人馬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待所有人重新退回白龍江以東,清點損失,突破上去的三千人居然損失了有一千人之眾傷亡率達到三分之一
這個損失已經是在崩潰的邊緣了。
也幸虧蕭文明激烈前一天決定的是用浮橋作為渡河的手段,要是還像白天那樣,用的是竹排的話,那么行動不易的先頭部隊肯定會全軍覆沒
說不定把接應上去的蕭文明的蕭家軍都會牽連進去,導致受到重創。
這一場仗是蕭文明進入高麗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打得一路高歌猛進的隊伍,幾乎士氣全無。
對岸情況不明,對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蕭文明對于敵情的估計不足,這一口鍋算是蕭文明背上了。
而手下的將士,包括高麗和倭國的,作戰還算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