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一開始并不想要動用這樣的策略,也是因為他知道發動百官齊心保奏,對于皇帝而言相當是一種威脅皇帝千般可忍、萬般可忍,就是忍不了手下的臣子結成朋黨,并以此威脅和要挾皇權。
而在蕭文明這件事上,情況就顯得格外地要緊。
因為蕭文明是武將、是勛貴,而上奏章保他的則是一桿子文臣文臣和武將勾結在一起,就更加難以收拾。
實際上大齊朝從立國之初就定下了文武相親的政治制度,故意挑動文官武將之間的矛盾,其實也就是為了防止文武合流局面的發生。
如今祖制被打破,皇帝已然動了殺心
受到了威脅的皇帝,并沒有直接下令訓斥這些上奏章的陳詞,畢竟當中還隔了一個老相國衛玉章。
衛玉章是朝廷百官的領袖,官場里出了什么問題,自然應當找他去解決。
這件事情同衛玉章并沒有什么關系,但他也在第一時間猜出了其中的門道,必然是他的得意門生溫伯明,出于朋友的義氣,串聯了官員替蕭文明說話。
這是在熔巖上起舞,一不小心就會被付之一炬,就算整支舞蹈順利跳下來,腳底板也會被燒得皮開肉綻,搞不好就落下終身的殘疾。
溫伯明是衛玉章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對于衛玉章這位政治超人而言,恐怕重要性還在自己幾個不爭氣的親生兒子之上,因此溫伯明,衛玉章是肯定要保下來的。
在向皇帝保證此事偃旗息鼓之后,衛玉章找到了溫伯明,讓他這段時間無論如何要消停一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性命和前程朝廷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天下的百姓也還需要他的照顧,可不能因為朋友間的義氣就將其全部斷送了。
衛玉章的話點到即止,溫伯明還能說什么呢
雖然并沒有同蕭文明劃清界限,但是串聯百官保奏的行動也就只能告一段落了。
而這時對于蕭文明一個壞消息又傳到了朝廷之中且是天大的壞消息。
說是前線的軍隊在追擊戎羌的過程當中繳獲了一分書信,書信里寫的明明白白,是蕭文明因同朝廷有怨念,因此暗通戎羌,內外勾結,這才會發生這一場戎羌忽然入侵中原的戰役。
這個指控無比嚴重,其實就是在控告蕭文明里通外國、謀反叛逆
就這個罪過,別說是把蕭文明的腦袋砍了,就是株連九族,也是其中應有之義,哪怕是在同蕭文明所有親密的人當中放走一個,都可以算是格外的開恩了
皇帝看到這份書信,心中異常震怒,恨不得當場就把蕭文明干掉。
然而大齊朝當今這位皇帝,畢竟有別于歷史上那些昏君或者暴君,基本的判斷能力還是有的。
同宰相和帝師衛玉章商量下來,覺得此事詭異難測、匪夷所思。
所謂孤證不立,想僅僅依靠一封書信,就給蕭文明定下死罪,甚至更嚴重的刑罰,實在是難以服眾。
畢竟只在一年之前,蕭文明就與戎羌在洛陽城下連番血戰,他的手上沾滿了戎羌人的鮮血,而戎羌人的手上也同樣沾滿了蕭家軍的仇怨就這么個你死我活的關系,忽然說蕭文明聯合敵人謀叛,實屬是朝秦暮楚,都有點精神分裂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