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雖然高興,卻也發現了其中的一個重大的弊端,那就是東山島方興未艾,還不成氣候,沒有建立起一套可以內循環的生產流程,特別是諸如蠶絲、高嶺土之類的原材料島上根本無法自行解決,還不得不依靠從外部輸入
看樣子,要把臨海屯過程當中積累的經驗,完全運用到東山村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尤其是現階段,還要花費比以前更多的銀子,提前囤積大批的生產原材料,還有最重要的糧食,對于蕭文明資金的流動,在短時間內是一項重大的考驗。
好在蕭文明對于困難的預計十分充分,并且幾乎將臨海屯這些年來的發展成果全部抽空,雖然整個建設工程十分困難,啟動生產的過程更是難上加難,但也基本達成了預定的目標。
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東山島本身就像是一塊璞玉被雕琢出了精美的花紋,就像是一堆木料被組合成一件家具,就像是一塊生鐵被打造成了一臺精密的機器開始逐
漸運轉起來,頗有臨海屯當初草創時候那一份勃勃的生機。
只可惜那蘇志玄興沖沖接收的臨海屯,空有一個規模,可最重要的人才、技術、物流全都沒了,渾似一根空心大蘿卜
此刻已是仲夏時分,江南的氣候原本就十分炎熱,東山村又在洋湖當中,氣候就更加潮濕悶熱。
別人的影響倒還不大,蕭文明原本就是江南人士,早就習慣了這里的氣候,董婉青從小在福建長大福建那邊的氣候要比江南更加炎熱也沒有大問題。
就是留在此處的高麗國長公主,實在是受不了這里的酷暑。
高麗國那邊是常年的冰天雪地,只有夏天北上避暑,或者是冬天南下過冬的,哪有夏天反而從北方跑到南方來感受暑熱的
大長公主這樣反其道而行之,就有點水土不服了,她這么個女子也就毫無意外地病倒了。
蕭文明這段時間全都忙于東山島的建設,十天里面,倒有天都住在工棚里。
因家里的事都有姐姐蕭文秀做主,因此他通常并不過問,而大長公主又有意讓手下人,不要去打擾蕭文明的工作,因此當蕭文明聽說大掌公主病倒的時候,已經是三天之后了。
臨海屯里原本就養著名醫,并且還跟著蕭文明一起過來了。
幾位名醫會診斷定大長公主的病并不嚴重,不過就是尋常的暑熱而已,暑熱并不同于寒熱,雖然不會引發為肺部炎癥之類的頑固疾病,癥狀也不會那么的嚴重,但唯獨遷延日久、很難痊愈。
大長公主是皇親國戚、金枝玉葉,即便是這樣的小病,蕭文明也不敢怠慢,一面讓醫生開出最好的藥方、取出最名貴的藥材,給大長公主服用,一面則是他親自在一旁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