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幾句,蕭文明又率領大軍繼續向金陵城進發。
湯光耀是還想把蕭文明留在蘇州的,然而現在重任在肩,蕭文明怎么肯聽他的,不搭理他便出城而去了。
看樣子戰況發展得十分迅速,出了蘇州再往西走了不到一百里地,便遇上了康親王麾下的小股人馬。這說明康親王既然有余力派兵向東攻擊,那么可見,金陵城的大局已定,城池都可能已經被他攻打下來了。
雖然做了最壞的打算,但是噩耗畢竟沒有落實,蕭文明依舊向西而去。
又行了,不到五十里,驅趕、消滅了不知多少小股的敵軍,蕭文明終于在一條大河之畔,撞上了一隊大隊的敵人,光目測上去總數就得有兩千人左右,浩浩蕩蕩,士氣十分高昂,顯然是挾著剛剛戰勝的余威。
巧了,現在蕭家軍也是士氣正旺。
他們在東山島上安心休養了將近四個月,恐怕是這支軍隊成軍以來第一次有這樣長的休息時間了,弟兄們看到敵軍悶頭悶腦就向自己直撲過來,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有些興奮。
終于又可以殺敵立功了
就連戴松也躍躍欲試「爵爺,敵人一心向前對我軍似乎毫無防備,請爵爺撥給我三百弟兄,我輕率精銳突擊,必能克敵制勝。如若不勝,愿以軍法而論處。」
蕭文明絲毫不懷疑戴松能夠手拿把攥地戰勝敵人,然而同一只輕步兵發生正面遭遇,這對蕭文明而言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來試驗一下火槍的威力。
于是蕭文明拒絕了戴松的請求,讓他在一旁少歇,親自指揮蕭家軍的兄弟們豎起大旗,一千弟兄展開陣型,每二百人為一排,排成了一溜五排的橫隊。
在今日之前,蕭家軍作戰的基礎是脫胎于戚繼光的鴛鴦陣,講究的是一個進攻時的快速突破、防御時的縱深保護,像這樣的一字長蛇陣,還真是從來沒有擺出來過。
并且這樣的陣型也不和戰法,縱向之間是這樣的薄弱,一旦被敵軍突破一點,必然會導致整個防線的潰敗
要是早幾個月,蕭文明擺出這樣的陣型,戴松一定會認為蕭文明是他得了失心瘋了這么善于用兵的一個人,怎么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然而幾個月之后,尤其是在親身參與了火造和操練之后,戴松也知道蕭文明擺下這樣陣型的用意,甚至十分好奇,想要看一看火槍這種威力巨大的兵器,在實戰中到底能夠發揮出怎樣的作用
蕭文明原本以為,對面兩千人的隊伍,見到自己的劣勢兵力,見到這樣的荒唐陣型,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沖上來。
誰知蕭家軍之前的戰績實在太過輝煌了,早就是名聲在外,那支軍隊雖然并非是江南土生土長的,也并非來自蕭文明無數次熬戰過的關中平原,應當沒有同蕭家軍打過交道。
但是看見高高飄揚的「蕭」字大旗,他們依舊不敢輕舉妄動,而是趕緊止住了腳步,同樣在蕭文明陣前列陣,似乎是有打算先立于不敗之地的意圖。
觀其陣型,雖然不算十分嚴謹,尚有松垮之處,單從戴松眼中看來就有不少的瑕疵和破綻,哪怕是沒有火槍這樣的新式武器,戴松帶領蕭家軍的精銳騎兵,同樣可以擊而破之。但是能有列陣迎敵的意識,就說明率軍之人,不是全然的無能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