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四川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但是掌握了這里就相當于掌握了一個小中華,除了沒有出海口以外,四川盆地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是問鼎中原的一大基礎保障。
蕭文明的行動計劃異常的宏偉,就是想低調都不行,想要瞞過唐興和成英二人幾乎是做不到的。
但是蕭文明也有辦法,那就是花錢買通這兩個人,并且除了給他們錢之外,三萬禁軍的軍餉、軍糧全都由蕭文明這邊供應。
現在看起來,雖然是朝廷和兩位大人占了便宜,但是從長遠來看只要有一天惹惱了,蕭文明斷了這些供應,那么朝廷官軍就會當場嘩變,將他們的軍事主官,甚至還能直接投靠有錢有糧的康親王
就這樣蕭文明的行動進行了約有一個多月的功夫,已經從江南道打通了湖廣道,由各地的商人、官府,組成一條連綿不絕長達上千里的補給線,把從江南籌措到的銀兩和補給,源源不斷地送往四川前線。
憑借著這些積累,蕭文明終于可以實施進入四川的作戰了
攻取四川的任務十分艱巨,甚至可以說是蕭文明穿越到這個大齊朝以來,獨立組織過的最為龐大的一項戰役。
雖然康親王已經被控制在了金陵城中,但是進入四川對蕭文明無論來說都算不上是主場作戰,既然是客場作戰,那當然要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單靠蕭家軍一千精兵,固然可以做到正面對敵時候的戰無不勝,但是想要控制住四川整個地區,這點兵力就太少了。
因此除了蕭家軍之外,蕭文明還特意帶上了曹瑞和任當思的兩支兵馬,讓入川作戰的人數一下子擴充到了五千人左右,五千人的數量就可以有余力同時控制住五六座城池,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犄角互保之事,也就有了可以消化鞏固地盤的機會。
古人素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四川盆地之所以易守難攻,就是因為想要進入四川,在崇山峻嶺之中只有兩條大路可行一條是由北向南,從陜西漢中進入,另外一條則是從東向西由渝州進入。
蕭文明從湖廣出發,當然是要走渝州這條路了。
雖說是一條大路,但是與江南平原、關中平原那些筆直寬闊的官道不可相提并論,
平原上的官道,再狹窄也能并排通過兩輛馬車,可是由于入川的所謂大道,一輛馬車行動,都會擦著這邊插在那邊,路面狹窄也就罷了,路途也十分的泥濘崎嶇,運送沉重的物資所需要的人力處理,效能最多只是平原行動三分之一。
其實蕭文明也是可以選擇走水路,溯長江逆行。
但是這樣行動必須要通過金陵城這一道關卡,想要安然度過并不容易,并且還會在被朝廷發現并置于嚴密監視之下,也就很大程度上犧牲了行動的自由,更加無法在一路上擴充自己的實力。
因此蕭文明兩相權衡,才選擇靠兩條腿進入四川。
蜀道之難,果然難于上青天
蕭文
本章未完,請翻頁明花重金請了幾個向導,可跟在他們身后卻一點也不覺得安心,由他們指引的路遠遠看去,每一次都不肯有通道的樣子,而都是一座座屏風一般的大山,一直走到山腳下才會發現兩座山的山口之中,確實有一條通路,蜿蜒崎嶇地從山谷之間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