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前就敗過一回,這一回情況不會有兩樣。
在拋下上百具同伴的尸體之后,便又向后敗逃了,不過他們逃得也十分有節奏、十分有章法,只能說是暫時撤退,而絕不能說是潰敗。
看來無論是康親王還是董鴻儒,對陣蕭文明失敗的次數足夠多以后,還是有所長進的。
而當這一萬人退去之后,另外兩路一共兩萬人馬,也重新整理好了陣型,再次兵分兩路,朝蕭文明這邊撲了上來。
戴松不由分說,再一次收攏人馬、重整隊形,便要去支援蕭文明。
這時他手下的軍隊已經有了怨言,其中任當思的資格最老一些,面子也大,便被眾人選來,向戴松提意見“小戴將軍,這么打下去,敵軍沒有被打敗,咱們自家兄弟可都要被累死了”
“這是哪里話累死了,總比被殺死了強如今咱們屢克敵軍,正是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哪能說這種泄氣話大家再咬咬牙,加把勁,一鼓作氣,只要撐到康親王的隊伍比我們先崩潰,這一仗也就被打下來了”
也就是任當思為人忠厚老實,知道戴松雖然年輕,卻是個有真材實干的,并且看在蕭文明和戴鸞翔雙重的面子上,這才咬牙答應了戴松的意見,否則要是換了其他的將軍,非得和戴松鬧起來不可
于是大軍再次轉向,將同樣的路走了第三遍,再一次向敵軍的兩萬主力發起反沖鋒。
不出意料,敵軍再次被輕松擊敗,然而他們敗而未潰,并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這時另一邊的一萬人又貼了上來,戴松沒有辦法,只能又率部前去阻擊。
這一回就連戴松都沉不住氣了。
他似乎也已參透了康親王的策略,就是要用這種連續攻擊、左右搖擺的辦法,讓蕭文明的少數兵力疲于奔命,而他則可占著人多勢眾的優勢,慢慢地鞏固和擴大優勢。
不能不說,康親王這一條戰術還是十分毒辣的,大約又是他和董鴻儒和馮天羽兩人精心討論下來的結果。
只不過蕭文明也不是吃素的,他從一開始就在很大程度上將康親王的策略打破了。
原本他兵分三路,每一路的人數都同蕭文明的總兵力相似,就是想分三個波次發動攻擊,不料攻擊剛剛展開,其中兩個波次便被蕭文明打得融合到了一起由三變二。
那么蕭文明這一邊的壓力就相當于減少了一半,這也是能夠堅持到現在的一大原因。
但是再這么打下去不是辦法。
就算今天能夠贏了可明天呢后天呢
要是康親王再來這么一手,難道蕭文明還能再同他糾纏一次嗎
要知道,根據前期的偵查,現在在成都城里的守軍,總數要超過六萬人,現在康親王出動的只是其中的一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