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張大戶卻介紹說,朝廷攤派下來征兵的名額,應該向本地的百姓招募,而常州這邊的有錢人多,不舍得自家的子弟上戰場,于是就花了錢,雇了從北方逃難來此的難民中的青壯年男子,充作征兵的名額,報到兵部那里去了。這樣的事情,往年也屢見不鮮,當然未必是征兵了,給朝廷服徭役的時候,這樣做也是常有的。
就是屁大的事,朝廷也沒有吃虧,就把張大戶一個知府給撤職了
蕭文明疑惑道“就這么點事兒你別騙我吧”
張大戶當場就叫起屈來“就這么點事兒至于上綱上線把我的官職都撤了嘛”
蕭文明還是不敢相信“你老實跟我說,這其中有沒有強迫的事”
“當然沒有咱們常州府出的錢,還要比其他的州府高出兩成呢”
“不會就這么簡單吧這樣的事兒據我所知,可不是只有你一家而已。可你看看你的本家親戚,也是我任命的杭州知府張好古,他的官不是做得好好的嗎”
杭州比常州要更加重要,所以蕭文明才派了張好古去擔任這個官職。
畢竟這兩個姓張的人,張好古雖然也是商人,卻是詩書傳家,江南一帶有名的儒商,而張大戶在遇到蕭文明發起之前,不過是一個數不上名號的普通奸商而已。
蕭文明這話還真的把張大戶給問住了,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在一旁的溫伯明忍不住笑道“蕭兄就不要為難張大戶了,這事兒同他有什么關系其實分明就是朝廷之前放權放多了,現在想要收權了要把蕭兄安插的這些官職,一個一個地收回來。也就是張大戶倒霉,被打了出頭鳥。不過好在他腿腳快,第一個過來報訊,好歹也給了蕭兄處置和反應的時間。”
溫伯明的話讓蕭文明陷入了沉思。
處置一個張大戶不算什么事,但是這種事蕭文明不能裝聾作啞,否則這個頭一開,將來就剎不住腳了。
因此蕭文明先讓張大戶退下去,自己和溫伯明商議一陣之后,便果斷決定親自出動,替張大戶,也替蕭文明自己把這個常州知府的官位給重新奪回來。
蕭文明既然要主動行動,那就肯定不會單槍匹馬,而是帶上了蕭家軍一半的弟兄,說起來是為了防止半路遇上麻煩,實際上就是替蕭文明站臺立威的。
常州府就在蘇州府的旁邊,蕭家軍又有戎羌良駒作為代步,一路行動,十分順暢,只用了不到一天功夫,便已來到了常州城外。
江南這里的城池,因為數百年來沒有經歷過戰亂,因此城墻都是虛有圖表看上去還算完整堅固,實際上卻是年久失修。
至于整體規劃上,還是幾百年前的老一套,根本就不適應幾百年后戰爭形勢的新發展,這也是康親王一經發難,便在江南勢如破竹的最大原因之一了。
因此朝廷和皇帝南渡之后,就把大把的精力和金錢,耗費在重修江南城池的防御體系上了。
平心而論,蕭文明認為朝廷是一定要發起主動進攻的,堅守江南半壁江山,沒有任何的出路,也沒有任何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