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擺明了要發飆,那朝廷肯定也得有一些預備的措施,就是派來現任的吏部尚書,來堵蕭文明的嘴。
而此人的來頭也不小,并且也和蕭文明發生過正面的沖突。
別說,那一次沖突,此人還真沒落下風,而是同蕭文明打了個平手。
此人便是原江南道總管桑淳元
此人作風保守,同蕭文明的政見不合,在主管江南道的時候,就同蕭文明發生過多次的爭吵。
不過朝廷既然敢把江南這個財富的核心地區交給他,就說明無論是對他的操守還是能力,都是十分放心的。
桑淳元也不負重托。
雖然在康親王入侵江南的時候,桑淳元并沒有抗爭到底,或者以死殉國,但是到頭來也沒有屈從于康親王,而是想辦法在金陵城陷落前一刻,便坐船從碼頭去了長江以北報信,算是盡到臣子的責任了。
按理說,朝廷南渡,對于桑淳元這種有功無過的官員肯定是要官復原職的,但是當今這位皇上想法很多。
他現在自己就在江南道,這一道的事務他不愿意委以他人,而是準備親自管理,那么江南道總管這一官職就成了閑職,不設置也無所謂。
但桑淳元這個人才卻不能不用,恰巧吏部尚書沒有能從京城洛陽逃出來,于是就讓桑淳元頂了這個空缺。
只可惜桑淳元這么個人才,沒人用來對付康親王,卻被拿來對付蕭文明了
而蕭文明一看到桑淳元就來氣,張嘴就說“怎么你桑大人當了吏部尚書這個官職不是留給溫先生的嗎”
哪有蕭文明這么說話的
分明是在揭別人的短
桑淳元的臉色也不好看了“下官才疏學淺,不過勉強充任而已,然而這是圣上的旨意,本官也不敢尸位素餐。就好像爵爺方才所說的知府蘇大人一樣。他上任常州,也是本官根據圣上的旨意親自簽發的鈞令。有何不妥之處,還請爵爺當面同下官說明。”
桑淳元同蕭文明打過那么多次的交道,知道和這位政壇以及軍界的新貴,發生爭吵就不能落一點軟肋,否則話要是被他說了過去,那就只能步步退讓了。
蕭文明也當人不能放軟檔“當然有不妥之處之前的常州知府張大戶,雖然沒讀過幾年書,但也是個有節操的忠義之士。由我任命,管理常州,受命于危難之際,不但在康逆的鐵蹄之下守住了常州,并且還供應前方的糧草,可謂頗有功勞。難道就因為征兵上的一點點小事,就要撤他的官職嗎那也未免太冤枉了”
雖然蕭文明各種要求未必完全合乎常理,但是他替張大戶的這些開脫之詞卻是極有道理的,因此說的也是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然而桑淳元卻完全不接蕭文明的話“爵爺現在統領江南軍隊,應該也知道,征兵可不是件小事。張大戶畢竟不是讀書人,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他替別人逃脫兵役,要是沒個說法的話,這個壞頭一開將來就收不住了。張大戶是個商人,只懂得眼前的蠅頭小利,這種國家長治久安的事,他是不會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