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蕭文明親自給比格胡松了綁,又命令手下的士兵,替其他俘虜松了綁,甚至把戰馬都送還給了他們之后,比格胡才徹底服了蕭文明。
「蕭爵爺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中原少有的英豪。這份大恩大德,我比格胡將來必有相報之日」
「不用你報。你把我剛才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達多就可以了,你走吧」
比格胡在馬上向蕭文明拱手施了個禮,說了句「是了」,便縱馬揚鞭,率領著只剩下三百來人盡皆披傷帶創的部落的兄弟們,一路快馬而行,消失在了地平線以下。
看著比格胡的人馬逐漸模糊的身影,楊妙真忍不住說道「這個戎羌人,來去分明,也是條漢子。就怕蕭兄弟現在放了他,將來遺禍無窮」
「不怕不怕。」蕭文明故作灑脫地說道,「我能捉他一次就能捉他第二次,我不怕他再來打,我還怕來的不是他呢」
蕭文明這話說起來瀟灑,其實內心是有著自己的盤算的,算來算去、算到最后,算出來就是把比格胡放了,其實也并不影響自己的戰略目的,反而還有正面的幫助。
因為蕭文明現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通從高麗國、到白龍江、到開城、到幽燕道,一直到山東半島的通路。
在這一路上,朝廷的駐軍根本不成氣候,也不造成威脅,唯一擔心的,就是康親王從戎羌請來的救兵。
而達多似乎也不太重視這一部分地區所以就才派出了比格胡這一路偏師巡防此處,蕭文明也才能夠僅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付出了十分微小的代價,便將戎羌的勢力從這一帶趕走。
但是蕭文明也不能高興得太早。
戎羌的人就那么多,不出現在這里,必然會出現在別的地方;東邊兵力薄弱,西邊兵力就會雄厚。
過于集中的兵力,甚至會讓蕭文明失去各個擊破的好機會屆時一場對陣戎羌的大決戰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這都是后話,現在還沒到蕭文明為此擔心的時候呢
并且蕭文明放掉了比格胡,也是有意讓他往戎羌內部帶去另一種聲音,防止董鴻儒的女干計成功。
反正總而言之,蕭文明現在的戰略目的是毫無疑問的達成了,那就要趁著這個良好的勢頭,繼續向南攻擊,及時打通與山東的交通。
于是蕭文明率領大軍一路攻城略地,向南逐次攻破贛州、益州、霸州、寬州、通州等等一連串的城池,以中央朝廷正統的名義,收降了當地的地方官,建立了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名義如此,但挑選官員的時候,選的都是雖有才能,但被埋沒,本不具備一州資歷的基層官員,這樣也才能夠收服他們的人心,使其終于蕭文明。
攻下了通州,在眼前的就只剩下幽燕道的首府涿州了。
幽燕道相對于大齊朝廷而言,是作為屏蔽北方侵略而存在的,并不指望著這一道能在稅賦上面做出多大的貢獻,只要能夠自給自足就阿彌陀佛了。
因此這里的眾多城市更相當于要塞,而不是像蘇州、金陵這樣的商業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