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楊妙真沒想到的是,愿意回家的人居然占了絕大多數,十個人當中有七個愿意回家,只有三個人愿意去開城。
楊妙真見狀心中悵然「沒想到老弟兄也不愿意跟著我作戰嗎」
蕭文明在一旁安慰道「楊姐姐話也不能這樣講,就是山東這邊戰亂已久,人心死定,都想著回家過安生日子。也不是他們不仗義。不過我勸楊姐姐一句,打完這一仗也是該收手了」a
楊妙真無言以對,只能看著蕭文明從隨軍攜帶的物資里取出真金白銀,分給每個愿意回家的黑旗軍。
一人十兩銀子,這些錢加起來也不過三萬兩,對于蕭文明而言是九牛一毛,可在山東一帶卻是一筆巨款。
一個人得了十兩銀子,哪怕不事生產,就是單純坐吃山空,也夠這些人過上好一陣日子的了。
這些人拿了銀子,對蕭文明無不是千恩萬謝。
蕭文明用不著他們的感謝,讓他們趕緊回家,不能又受了誰的蠱惑,再次加入李權麾下,又同自己為敵,那時候就不會再手下留情了
想要回家的人都走散了,那些一開始決定去開城的見蕭文明言而有信,發的又都是明晃晃的銀元寶,便又有不少加入了他們的行業,拿著沉甸甸的十兩銀子也走了。
這下準備去開城的人就更少了
照顧到楊妙真的感情,再加上也剩不下幾個人了,蕭文明便給了這些留下的人一人二十兩銀子,又發給路條,讓他們結成隊伍去開城落腳。
楊妙真看到了蕭文明的處置,更是悵然若失「蕭兄弟出手這樣大方,大約這些人的人心,都被你收買了吧」
蕭文明原本就是要收買人心的,這時卻故意裝逼「人心哪有收買的都是順應的。他們想回家我就發給路費,想去開城我就給他們路條,雪中送炭也好,錦上添花也罷,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楊妙真聽了苦笑一聲「要是這個道理,我哥哥早早就弄懂了的話,何至于郁郁而終他總想著一個人成就大業,卻沒想到并不是人人愿意跟他這樣打殺一輩子的」
蕭文明也嘆氣道「其實一個人的野心要與眾人的愿望相匹配,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啊否則豈不成了了嗎」
這句話幾乎是中國幾千年來歷史的總結。
楊妙真聽了若有所得,忽然對蕭文明說道「若是蕭兄弟成就了大業,是不是能夠善待百姓,讓天下太平」
蕭文明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沒錯,我可以保證」
這時龍蘭不失時機地插話道「蕭爵爺說話沒有錯。他占了四川之后,百姓安居樂業,就連我川南土司也跟著沾光,南詔國也降服了,就只敢和我們做做生意,再也不敢出兵騷擾了。」
龍蘭的話,就仿佛天平上的最后一顆砝碼,終于讓楊妙真的心意徹底動搖了。
她沉吟片刻,做出了一個影響自己下半生的最重要的決定「蕭兄弟,我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最后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