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干脆回江北去吧,說不定那里是忠君愛國的人更多,更加會把他這個皇帝擺在眼里吧
皇帝從江南出發,走了有小半個月的時間,終于來到了潼關。
他見到了蕭文明,一開口便是一陣懷柔“愛卿之前說攻克潼關不容易,不料未過期年,潼關便已收復,朕心甚慰啊”
蕭文明淡淡一笑“收復潼關其實也多有僥幸,當初我也沒有絕對的信心,就怕匆忙保證犯了欺君之罪。現在總算是攻下了潼關,讓皇上高興了,我也就高興了。”
皇帝瞬間發現這個蕭文明,忽然變得比溫伯明更加講禮貌
難不成這一文一武兩個人,也會因為權力的爭奪,而發生了矛盾了嗎
那可不就是天助我也嘛可以挑動他們二人的矛盾,我當皇帝的居中調停,皇權不就回來了嗎
于是皇帝說道“靖難平叛,到頭來還得看武功,靠那些文人咬文嚼字是不行的。愛卿若是能夠收復洛陽、剪除奸邪,那必然是重整山河的第一大功勞。我朝素來重文抑武,如今風氣也該變一變了,等成功之后,朕要封愛卿為王,統領文武百官,位列他人之上”
皇帝原以為這樣的許諾會引起蕭文明和溫伯明之間的競爭。
然而這兩人的關系實在太好了,蕭文明根本就沒往那邊去想,口中說道“皇上,歷朝歷代的異姓王都沒有好下場,臣也沒有這個當王爺的志向,只求成功之后能夠歸隱田園,太太平平當一個富家翁就可以了。”
可他嘴上這么說,心里想的卻是等到消滅康親王的那一天,天下最大的敵手也就沒有了,你皇帝還能這么看重我早就把我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了
不過恐怕到了那個時候,你這當皇帝的,也就只剩下皇帝這個名號而已,沒人會把你當一回事。
我想當王爺,只要自己想當就可以了;可是你想當皇帝,就得看我姓蕭的臉色了
總而言之,皇帝還是太天真了,以為拋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爺的爵位,就能收買蕭文明,沒想到蕭文明不為所動,還提出要功成身退,皇帝是不會相信蕭文明這樣淡泊名利的。
“難得愛卿居然有功成身退之心,倒也難得。從古至今,似乎還沒有這樣的臣子呢”
皇帝低估了蕭文明。
歸隱田園,回到臨海屯的確是蕭文明和溫伯明商議好的一個選項,只不過歸隱了田園,并不代表不掌權。
到時候蕭文明、溫伯明二人,一邊在臨海屯享樂,一邊做著“山中宰相”和幕后黑手,不是要比當什么勞什子的宰相和王爺,更加瀟灑嗎
蕭文明沒有接話茬,皇帝也就沒法在加官進爵上繼續往下引申了,又換了個話題“現在潼關以東,已經為我所掌握。京城洛陽近在眼前,不知愛卿何時可以進攻洛陽,恢復江山本來顏色”
蕭文明笑道“進攻洛陽隨時可以。但是要滿足兩個條件,并且這兩個條件還非得皇上點頭不可。”
平叛以來,蕭文明的行動從來都是我行我素,一向都沒有征求過皇帝的意見。
現在臨到攻打洛陽,幾乎是最后一擊的時候,突然要來尋求自己的支持,皇帝倍感驚訝,甚至到了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什么條件愛卿盡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