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聽了一愣,隨即搖了搖頭,含笑回答:“這,就算了吧。學生閑云野鶴慣了,既不愿受官府的束縛,又何必來蕭大人帳下賺這幾個幕酬呢?我同大人一見如故,可引為知己,何必為這幾兩銀子,就壞了我們的交情?”
溫伯明這幾句話雖然客氣,但是拒絕蕭文明的意味也是十分明顯的了。
事后蕭文明同姐姐蕭文秀提起這事的時候,他才弄明白——溫伯明的才氣名聲在外,就連省里、府里數得上的高官都想將他聘去當作軍師或者師爺,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而現在的蕭文明不過是一個六品的千戶軍官,甚至還沒有正式任命,只是個候補的……就憑他,又何德何能,能請動溫伯明這樣的大名士,當自己的師爺呢?
對于溫伯明這樣的高人,蕭文明不能強求、也沒法強求,只能再爭取一句:“溫先生,那徐世約乃是臨海屯這邊的地頭蛇,又同我有仇。先生同我交好,或許他一時半刻還不知道。但不久之后也會心知肚明了。我畢竟是朝廷命官,他想公然對付我,或許還不太容易。可說不定這廝惱羞成怒,就會拿先生來開刀,那就是非我之所愿了。”
“哈哈哈!”聽了這話,溫伯明放聲笑道,“蕭大人能替我著想,學生就在此謝過了。不過學生也是有話直說,學生在臨海縣也頗有一些交友,便是上面也有幾個要好的文友,再加上學生無心仕途經濟,也沒什么前程可言,并不怕這姓徐的作弄。要是他敢強行惹我的麻煩,搞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得不償失!”
說這話的時候,溫伯明眼光之中充滿了自信的神采,讓蕭文明愈發欣賞起這位半松先生來了!
他忽然靈機一動:“溫先生既然看不上我這窮苦的小千戶,那我也不敢強求。可你我相談如此投緣,要是繼續我稱你‘先生’、你稱我‘大人’,就未免太過見外了。不如這樣,你我以兄弟相稱,從今往后,我便叫溫先生一聲‘溫兄’,不知先生可否垂青?”
溫伯明聽了一愣,隨機反映了過來:這不就是《三國演義》里的桃園結義,想要同自己結為異姓兄弟嗎?
可溫伯明轉念一想,自己是世家出身的讀書人,蕭文明則是世襲的千戶——也算是平起平坐……更重要的是,蕭文明此人雖只是個軍戶,可文采不遜他人,見識更是高瞻遠矚,同他結拜一下,倒也有趣……
于是溫伯明當即承諾下來:“好!蕭兄此言甚好!你我從此以后便是平輩的弟兄,雖不必惺惺作態地歃血為盟、指天為誓,但從此之后也要互相照應、以為犄角、絕不相叛,如何?”
“好!大丈夫,一諾千金!溫兄這話,便是我蕭文明面上有光。來,我們以茶代酒,滿飲此杯!”
這一杯清茶下肚,蕭文明在這個大齊朝,終于絕交到了第一位知己好友,總算是在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人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