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也道:“貧道可跟那劉若拙沒什么交情。哼,他們三山符箓仗著上千年來的名頭,就把天下人瞧的小了,連修道入門又是這規矩,又是那機緣的,還定下個什么字輩,貧道也看不慣這頤指氣使的做派。”
劉娥聽了玄真的一席話,眉頭微皺,手指搓著衣角,直發出些“滋滋”的聲音,像是心里大起波瀾。
木七止一聽,不禁喜上眉梢,笑道:“道長,原來你和那嶗山上清宮沒什么瓜葛,這倒是我先前對不住了,我……咳咳……我在這山上賞花之余,竟看到些道士,令人大煞風景。而這些個道士又都是這山上的,我以為天下道士是一家,就……就那個……”話未說完,伸手搔了搔頭,一臉的歉意。
黃休問道:“道長,那個叫什么劉若拙的道士本事很大嗎?那嶗山上清宮就是什么‘符箓三宗’?”
玄真正色道:“不是。‘符箓三宗’分別是龍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他們三派傳承了道家符箓,聲勢浩大,又是統率了整個道家的大宗派,是以稱之為‘符箓三宗’。那……那個劉若拙曾幫著太祖皇帝立過大功勞,后來不知因何,終于大徹大悟,走上了老子之道,清靜無為,更以方術修煉而尋求萬本歸一。”
玄真頓了頓,接著說道:“那華蓋真人曾是個江湖中人,早年間與那正一天師張正隨過從甚密,想必是劉若拙因結識了這張天師才走上這煉丹修道之路,可是他畢竟是太祖皇帝的御前上賓,那張天師又如何敢收他為弟子?何況這劉若拙在入道之前大有名頭,武功更是深不可測,他門‘巧拙雙英’那套稀奇古怪的劍法曾在江湖中所向披靡,闖下了好大的威風……”
話音未落,只聽劉娥神情古怪的問道:“他……他們……你……你剛才說的‘巧拙雙英’是什么?他……他們那稀奇古怪的劍法又如何的厲害?”只是她聲音微顫,像是心里頗為緊張。
玄真話說到一半,就被劉娥打斷,卻也不以為忤,畢竟這些事兒也正是他心里想說的,只見他接著道:“這‘巧拙雙英’嘛,‘拙’自是劉若拙了;這‘巧’是他的表妹,名喚池靈巧。他二人本是表兄妹,兩家的家學更是淵源,這池家有套祖傳的七十二路‘御風劍法’。這劍法輕巧之極,它雖然號稱有七十二路,但其臨敵時每一招都變幻莫測,劍招之繁,出劍時出其不意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玄真頓了頓又道:“這劉家則傳承的是一套大巧不工的‘磐石重劍’,這套劍法卻是天下之簡,簡單的只有七招,或劈、或砍、或刺、或鉤、或抹、或挑、或削。不過雖然只是七招,卻是威力無窮,即使敵人已提前料到了他下一招劍路,到頭來也是免不了一敗。”
木七止聽的出奇,忍不住問道:“這……咳咳……這是為什么?不就七招嘛,只要把他這七招劍法默記在心,再想出每一招的破解之法,又……咳咳……又怎么會勝不了?”
玄真道:“據說那劍法雖單調,可這劉家更有一套內功心法,修習了這套心法,真氣充盈,內力大增,出劍時每一招劍路上都含著勢大力沉的內力。與之對敵時,敵我只要雙劍一搭,對方往往受不住這內力沖擊,或是兵器折斷,或是身受重傷。”
黃休聽的出神,“哦”了一聲,突然心念一動,問道:“也不知這池家的‘御風劍法’與劉家的‘磐石重劍’對上一對,究竟是誰更厲害。”
玄真笑道:“這……這貧道就不知道了,他們兩家是世交,自是沒真刀真槍的動手較量過。不過劉若拙和池靈巧青梅竹馬,自是從小在一塊兒互相喂招切磋,久而久之,那十幾年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