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落,李射轅也不給在場眾人去求證此言真假的機會,伸手拍了拍手。
隨著響亮的巴掌聲響起,明照殿的門口,兩位身著甲胄的甲士端著一個巨大的木匣子出現在那處。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那二人邁步走入殿中。
李射轅也在這時走上前去,神情莊重的將那木匣子從甲士的手中接過,隨即揭開了木匣子上的蓋子,一顆頭顱便在這時展露在眾人的眼簾。
文武百官再次發出一聲驚呼,那顆頭顱他們看得真切,赫然便是當初隨著李丹青戰死的消息一同被帶回來的百里帆的畫像上模樣!
“好!”
“好啊!”
姬齊在這時大聲言道,第一次站起了身子。
“有子如此,李將軍泉下有知,當可安息!”
姬齊這樣說著,將手中的酒杯再次舉起,大聲道:“這一杯酒,當敬李射轅將軍!忍辱負重一春秋,得報父仇,揚我武陽神威!”
百官紛紛起身舉杯,同聲言道:“敬將軍!”
百官共飲,帝王舉杯,這是難得的盛景。
但站在其中的李丹青卻如置身長夜,形單影只……
只有高臺上站在姬齊身旁的老太監不忍的看了他一眼,卻不敢多看,只是一眼,便又趕忙收回了目光。
除此之外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便無任何在多看李丹青一眼。
在此之前,還有人擔心不重用李丹青,如何穩住那幾十萬白狼軍的軍心,可如今這李射轅歸來。
身為李牧林義子的李射轅本就在白狼軍中極有威望,此刻有帶回了百里帆的首級,白狼軍中上下對其定然心悅誠服,他們的擔憂也就在這時煙消云散。
至于那位李世子……
對于朝廷而言便再無半點用處……
這樣的人自然無需再理會,也不必再理會。
……
“李射轅將軍頗有當年李將軍之風!”
“得子如此,李將軍在天之靈,亦可安息了。”
在眾人或真心實意或虛與委蛇的夸贊聲中,這百官共飲的盛景終于緩緩落幕。
高臺上的姬齊在這時微微沉吟,待眾人徹底安靜了下來后,這才言道:“李射轅將軍年少有為,又深諳忠義之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你隨著李將軍出征多年,屢立戰功,對于白狼軍的了解想來整個武陽朝也無出其右者,如今遼人再犯我邊境,我欲冊封李射轅將軍為天策神將,統御龍武關上包括白狼軍在內的諸部,痛擊來犯敵軍,振我武陽神威!諸公可有異議?”
無論是之前的故布疑陣,讓文武百官都以為李丹青才是那個天策上將的人選,還是暗中已經聯系好了李射轅,這其中種種,都讓在場眾人明白,姬齊早已算計好了這一切,他們又豈敢多言?
甚至下一細想,李牧林當年離奇身死,李射轅失蹤一年重新歸來,還帶回了足以讓白狼軍心悅誠服的賊人透露,這一切巧合得近乎詭異,讓眾人不得不去多想,在這一系列巧合的背后,姬齊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單是想到這些,便讓人背脊發涼。
這位皇帝陛下的謀略之深,思慮之遠,絕非等閑人可以比擬的。
想到這里在場的文武百官不敢有半點遲疑,趕忙在那時朝著姬齊拱手拜道:“陛下圣明……”
那高呼聲回蕩在朝堂之上,來回響徹,經久不息。
……
而后,那從龍象府取出的屬于天策上將的盔甲與令牌被宮人恭恭敬敬的送到了李射轅的跟前。
李射轅身旁的甲士代他接過盔甲,然后他自己拿起了令牌,并未穿戴在身,而就是這般提著令牌,直直的走到了李丹青的跟前。
百官沉默,姬齊瞇起了雙眸。
他們都抱著各種心思看著眼前這一幕。
只見那李射轅低著頭以一種極為冰冷目光看了李丹青一會。
就像是在看一個毫無相關的陌生人一般,眸中不攜帶半點的感情。
好一會之后。
這位新晉的天策上將,方才用一種與自己的目光一眼冰冷的聲音言道。
“這個位置,現在是不是該歸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