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軍是當年李將軍留下來的兵馬。”
“裝備精良,作戰勇猛。這一點,朝堂上下有目共睹。”
“李射轅深得李將軍的真傳,有他們在,龍武關無憂矣。”
相封殿中,百夷府的府主項略文站在殿門中,侃侃而談。
只是這話方才說道這處,一旁的陸沉戟便又站了出來,沉聲道:“項府主此言差矣。”
“李射轅雖然深得白狼軍信任,但此番遼人人多勢眾,不可不防。”
“哪怕是以當年李將軍之英明,也會有兵敗的一天,有道是居安思危,臣以為切不可對邊關戰事過于樂觀,朝堂之中還是要做進一步的謀劃。”
這是姬齊死后,武陽朝文武百官的第一次朝會。
也是武陽朝立朝以來,第一次沒有皇帝在場的朝會。
三府九司官員齊至,長公主姬師妃坐在龍椅上監國聽政,三位皇子分立兩側旁聽。
而近日朝會只有一個議題,那就是關于西境龍武關上的戰事。
這本就是件麻煩事,朝廷該如何應對,也并不是一件特別好做出決斷的事情,姬師妃為此可謂傷透了腦筋,召集文武百官本想著聽聽他們建議,但這朝會進行了足足一個時辰,以百夷府為首的項略文一行人與以圭玉府為首的陸沉戟一行人,卻因為對于邊關戰事的看法不同而吵得不可開交。
反倒是對于如何應對此事,雙方都絕口不提。
而剩余的諸如龍象府、神合司以及天鑒司等司府的官員,雖然不屬于這陣營雙方,但卻極為默契的選擇了緘默不語,一副作壁上觀的架勢。
姬師妃被氣得不清,卻拿這些家伙是沒有半點辦法,其次試圖讓他們不要再在此事上爭執下去,但都沒有得到回應。
雖說一開始姬師妃就知道,這朝堂之爭兇險非常,這些三府九司的官員也都是城府極深的老油條,但還是不免在此時有些心急與泄氣,她有些無奈的側頭看向站在末尾處的李丹青,卻見對方眼觀鼻鼻觀心,絲毫沒有參與進這場紛爭的意思,反倒是在姬師妃遞來求助似的的目光時,很不合時宜的朝著姬師妃眨了眨眼睛。
姬師妃頓時有些怒不可遏,她可并不是認為這是個調笑的好時機,但卻無奈于此刻的狀況不好發作。
雙方你來我往,吵吵嚷嚷了半晌,直到時間來到了正午,關于邊關戰事的發展到底會走向何處的推測依然沒有定論,至于姬師妃關心的朝廷該如何應對的問題,更是絲毫沒有觸及。
這場朝會與姬師妃想象中各抒己見全然不同,反倒更像是集市中的商販為了一兩文錢的差價吵得面紅耳赤的罵街場面。
朝會散場之后,回到后院的姬師妃多少有些疲憊。
她著實不擅長應付這樣的場面,她獨自坐在一方亭臺的石桌前,深深的嘆了口氣,她的腦仁有些發疼。她伸手揉著自己的太陽穴,眼神有些空洞的看向前方,像是在想著什么,卻又像是,只是在發呆。
她以往總是不解自己的皇兄,為什么老是待在那明照殿中。
也總是不明白,為什么于此之前,那般喜歡與她一同玩耍的皇兄,在登基繼位后,卻變得沉默寡言。
她曾以為是因為對方迷醉于塵世的權利,直到現在她才忽然意識到,這個位置有多么的難坐,又有多么的燙手。
她甚至想,干脆就一走了之,回到白龍山,繼續做自己的隱世修行之人,可……
她畢竟身負皇家血脈。
這是她應該做的事情。
想到這里,她嘆了口氣,有些沮喪。
“姑姑。”而就在這時,一個怯生生的聲音忽然傳了過來。
姬師妃一愣,抬頭看去,卻見不遠處,站著三道身影,卻是李丹青帶著姬瑤與姬玉植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