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略文倒是很知趣,承諾的五萬私兵只用了一日時間便招募完成,送到了李丹青的面前。
而抽調的玄武軍以及十萬赤龍軍也在第二日抵達了武陽城,一早一開始眾人定下的安排,五萬進駐武陽城,五萬駐扎在城外,剩余的十萬則交由李丹青調配。
李丹青的手中便有了足足二十萬大軍。
赤龍軍與玄武軍自不用說,雖然比不得威名顯赫的白狼軍,但也是這武陽朝中的精銳。
而召集來的五萬私兵,比起這二者雖然差上一線,但也不遑多讓。
對于李丹青而言,能招募到這樣的二十萬大軍,當然是件好事,可麻煩的是……
二十萬大軍,是二十萬活生生的人,不是二十萬機械,他們本就有著自己的舊主,因為李丹青的原因而被整合到了一起,彼此之間相互不對付也就罷了,對于李丹青這位新晉的統領,同樣心中存著芥蒂。
這樣的二十萬人,說是一團散沙也不為過,李丹青想要用他們擊潰無論數量還是戰力都高得可怕的遼人大軍,無異于是天方夜譚。
這一點不僅項略文等人如此覺得,就連與李丹青親近的世子府的眾人也這么覺得。
毫無疑問的是,領兵前去迎敵,是正確的事情。
國難當頭,退無可退。
但……
這樣殺過去,卻與送死無異。
世子府的眾人有些擔憂李丹青,但李丹青的狀況卻不容樂觀,自從接到四十萬白狼軍戰死的消息以來,李丹青顯得暴躁與易怒。
他是陰沉著臉,去往神御宮的。
起初眾人只以為李丹青是覺得事情嚴重,故而如此,但后來他們漸漸回過味來,這位李世子是生氣了……
這個辭藻略顯平鋪直敘。
不足以形容李世子的狀態。
準確的說,李丹青是很生氣。
是那種趨于暴怒,趨于奔潰邊緣的生氣。
眾人大抵能理解李丹青的心情。
當初在應水郡時,即使相隔數千里,乃至萬里,游蕩于世界各地的白狼軍們依然會選擇聽從李丹青的召喚,從各地涌來,這種感情大抵已經超出了,尋常人之間的信任,亦或者簡單的主仆關系。
眾人有心勸解一番,但見李丹青這副模樣,那些到了嘴邊的話,卻是終究說不出口來。
接手這二十萬大軍的第二日,青竹與夏弦音一同來到了軍營。
這是李丹青二十萬大軍駐扎之地,位于武陽城外的西側。
自從接手大軍以來,李丹青就一直住在軍營,眾人心底雖然擔憂,但也知道李丹青的性子,不敢多勸,只能一番商議后,讓青竹與夏弦音來此。
二十萬大軍的構成,魚龍混雜。
十
(本章未完,請翻頁)
萬南疆的赤龍軍,五萬各個王侯手里招募來的私兵,還有就是五萬四大禁軍之意的玄武軍。
而玄武軍的統帥不是旁人,赫然就是那位與李丹青有過幾次交集的公孫止。
也好在有這位公孫止在,李丹青倒是多少算是在這二十萬大軍中,有些親信在,不至于二十萬人,都是不聽號令之人。
來到軍營時,李丹青正在大帳中與眾人商議要事,負責看守大帳的是玄武軍的甲士,他們自然知道青竹與夏弦音的身份,并未阻攔二人,任由她們入了大帳。
大帳之中,李丹青與七八位穿著將軍甲胄的男人一同坐在沙盤前。
面前擺著的沙盤上模擬著的是西州郡后邛來郡、望山郡以及陸屋郡三郡之地的地形。
最前方插著代表著遼人軍旗,軍旗以及占據了西州郡的地界,邛來郡也有半數落入賊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