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當李丹青問出這個問題時,柴鴻云陷入了沉思。
而李丹青似乎也并沒有真的打算從他的嘴里得到答案,不待柴鴻云回應,便自顧自的在那時言道:“百萬難民饑腸轆轆的入了城,可朝廷每日撥下來的賑災米糧只有那么些許一點,不會多,只會少,你們還是填不飽肚子。可城里酒肆流香,百姓衣衫錦繡,這樣的場景,豈不勾起難民們的貪念,燒殺搶掠,不是不可避免之事。”
“我知道,諸位恨這武陽城中的達官顯貴,恨他們歌舞升平,你們卻只能以樹根果腹,但城里的大多數人其實是和你們一樣的平頭百姓。大人物們位于內城,城高池深你們攻克不得,就算僥幸進了,哪位大人物的府上沒有些私兵,亦或者修為高深的供奉看家護院,你們搶不得他們的東西,到頭來,也只能禍害與自己一樣的百姓。”
“這……是你想看到的嗎?”
李丹青的問題,讓柴鴻云在那一瞬間陷入了沉思。
他確實難以辯駁李丹青話里的邏輯,可同時也不敢就接受這樣的現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然,如果只告訴你,入城的后果,卻不幫你們想想辦法,那樣的做法,與耍流氓無異,所以相比于入城,我給柴兄以及這些百姓們,想了另一條出路,只是不知道柴兄愿不愿意聽一聽。”
柴鴻云眉頭緊皺,他始終不愿意相信眼前這個貴公子是真心實意的幫助他們來的,他對此抱有的極大的疑慮,但卻不得不承認,李丹青分析出來的東西,讓他沒有辯駁的理由,一時間他有些遲疑。但在猶豫了一會之后,還是問道:“你說說看。”
李丹青在那時咧嘴一笑:“入伍。”
……
相封殿中,三府九司的官員,又開始了吵吵嚷嚷。
這樣的場景,自從姬師妃監國以來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但相比于之前的每一次爭吵,這一次的爭吵來得比以往要激烈數倍不止。
原因很簡單。
李世子真的不費一兵一卒的平復了武陽城外百姓的暴亂。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哪怕是巴不得李丹青出丑的項略文與陸沉戟也不會因為這事而生出半點不滿。
但麻煩的是……
李世子平復暴亂的方式,簡直堪稱兒戲!
他把武陽城外的百萬流民招募入伍了!
那些流民數量龐大,足足百萬之眾,可這百萬之眾包含著婦孺、老人,除去這些,剩下的算得上是青壯的不過三十萬不到,并且這其中的百分之六十都沒有半點修為傍身,根本不足以形成戰斗力。
以這樣的方法安撫流民,確實讓眾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