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凌煙的福滿樓這兩年間已經開遍了大雍朝的各地
每個月都會有不同地方的帳冊送來,知道紀凌煙喜愛話本,一同送來的還有當地的奇聞趣事,供紀凌煙消遣。
連小桃都說跟著王妃漲了許多的見識,現在足不出門,也知道各地發生了什么。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一句話點醒了紀凌煙,這個時代沒有網絡,交通信息都不發達,若是自己辦個報社豈不更好?
說干就干,她連忙招來劉伯庸,問他印刷之事,得知現在雕刻的都是印章,人們也只是用手抄寫書籍。
紀凌煙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把報紙的意思告訴了劉伯庸,又把活字印刷術說了一遍
劉伯庸對報紙不懂,可活字印刷卻聽懂了,于是忙應承下來,讓人去弄,紀凌煙又說讓他找人用銅刻字
饒是劉伯庸聽了也不由得說一聲娘娘威武,要知道銅在這個時代可是錢,
這活字印刷就是需要把每個字都雕刻一遍,是每個字,這得需要多少銅啊。
按照紀凌煙說的,劉伯庸和工曹齊遠找了兩個匠人,先把三字經雕刻了,廢了許多銅,終于刻成,好在這銅可以重復利用。
三人又試驗了多次,才把完整的三字經給印刷出來。
劉伯庸帶了工曹齊遠拿著刻板和印刷好的三字經給紀凌煙看,紀凌煙看著印刷工整的三字經也滿意的點點頭,說此事就交給他們了。
過了三個月,齊王府先是成立了一個印刷廠,印刷四書五經,詩集珍本孤本,一時間倒引得洛陽紙貴。
還印刷了養豬指南,這養豬指南賣得不貴,字淺顯易懂,許多的貨郞販賣到各地。
可紀凌煙心心念念的報紙還是沒辦起來,畢竟紙張有限,若想印刷報紙,第一件事就是解決紙張問題。
好在齊王府有錢,而有錢能使鬼推磨。于是紀凌煙又大手一揮的讓劉伯庸帶人進軍造紙行業。
這邊造紙行業還沒有聲響,隱水那邊就傳來消息說在潁川找到煤礦了。紀凌煙激動得差點哭了,自己終于成為煤老板了。
過了一個月第一批的媒已經順著大運河運到豫州了
紀凌煙趕緊讓人試了,發現媒氣確實少了,可并不是沒有,若是使用還得注意通風換氣。
于是府里各處原來要用木頭的統統換成了煤炭。
煤炭相較于木材來說不僅燒時長,燃燒值也比木頭高。
劉伯庸見煤炭確實比木頭好用,便下令隱水鹽礦那邊也都換成煤炭
此番尋煤礦,周管事的兒子功不可沒,這煤礦便交給了周管事的兒子小周管事,
紀凌煙知道周管事一家是官奴,便讓劉伯庸找人把小周管事的兒子脫了奴籍。
此番舉動竟讓周管事一家對紀凌煙更加感恩戴德。
待到九月時,齊王府的煤炭鋪子便在南市正式營業了。
因有些之前幾次的經驗,這次煤炭鋪子一開門,人們就把這些煤炭搶購一空。
劉伯庸只得讓潁川那邊加緊生產。
這些都無需紀凌煙過問,自從紀凌煙改成了股份制,每個人干活都積極了。
齊王府的生意好,他們每個人也可以分得不少好處。
進了冬日,因齊王府的煤炭賣得便宜,又比木炭燒得時間長,一時間豫州城內外皆換成了煤炭。
連宮里都不能幸免。當然宮里的這份,權當齊王府孝敬的。
皇上偶爾會讓紀凌煙帶著李玨去微猷殿,李玨同皇上也不陌生,看到皇上就伸著兩個小胳膊讓他抱。
見李玨不怕他,竟惹得皇上哈哈大笑。
李玨快兩歲了還不會三字經,皇上直說紀凌煙溺愛孩子。
紀凌煙小聲的嘟囔“誰家的孩子兩歲會背三字經,話能說完整就不錯了”
皇上聽到紀凌煙的聲音也不理她,抱著李玨坐在龍椅上教他認字。
紀凌煙看不過去,就說要去陶光園走走。
皇上身邊的大宮女領著紀凌煙,同時委婉地告訴紀凌煙,太子家的寶郡王一歲半就會背三字經了,紀凌煙頓時呆愣在當地。
待回到家里,紀凌煙見自家兒子累得跟什么似的,便不想再讓他入宮
皇上再派人來叫時,不是說他頭疼,就是說他肚子疼,三次里有兩次不能入宮,氣得皇上在宮里大罵紀凌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