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班師回朝,皇上依照功績**行賞,豫州城內少不得又多了些許新貴。
李祐已身居親王之位,封無可封,皇上便賜下了許多查抄來的田地、宅院并奴隸。
紀凌煙母子三人也被李祐接回了王府,看著手里的地契、房契和賣身契,紀凌煙吐槽皇上沒一點誠意。
李祐自回來后一直賦閑在家,京郊大營的統領已經換成皇上的心腹,皇上也沒再給李祐安排差事。
這么多年來,李祐還是第一次閑散在家,難免閑得抓心撓肝。
恪郡王叛逆一事,很快塵埃落定。
大朝會時,有大臣諫言先皇膝下十子,除了十皇子外都已成年,不如學先賢分封出去。
一來,親王守國門,激奮將士的信心。
二來,也可替皇上分憂。眾大臣皆附議表示認可。
紀凌煙聽聞后“分出去挺好的,民間還有當爹的死后,兒子分家的習俗”
不用面對皇上的后宮,紀凌煙還是挺滿意的。
誰讓自己的敵人太強大,一個皇貴妃,一個貴妃。
一想到以后每年的家宴和萬壽節,都要跪拜二人,紀凌煙就覺得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李祐對此倒不同意,他覺得自己的弟弟們都還小,又不通庶務,貿然去了封地,怕是會奴大欺主。
再者,恪郡王的例子還在眼前。
紀凌煙勸他不要多管閑事,皇上剛登基,定要大展拳腳,把礙事的皇子都分出去就是第一步。
李祐不信,上了奏折闡述觀點,卻不想被皇上當眾責問“皇弟是否有了不臣之心,以己度人?”
李祐啞然,忙跪地請罪。
可直到大朝會散了,皇上都沒讓李祐起來。
李祐落寞地回到王府,紀凌煙翻著白眼說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皇上這第一把火還沒燒呢,你就想潑冷水,若不是怕背上不容兄弟的名聲,只怕你沒這么容易就脫身”
李祐也知紀凌煙說的在理,只是他答應過父皇,要保護大雍朝,現在看來,怕是難了。
為此李祐郁郁寡歡了很長一段時間。
紀凌煙也知他心懷大雍天下,這件事也不是勸就能勸得了的,便也不理他
只想著總有一日他會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子當皇帝和兄弟當皇帝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劃分封地。
寧王最先投靠皇上,又深得帝心,分到了淮南道以東的廣陵、天寶等富饒之地,每年需交給朝廷七成的賦稅。
燕王分得淮南道以西的其余之地,交于朝廷的賦稅是六成。恒郡王和禮郡王分到了嶺南;冀郡王分到了涿州;秦郡王分到了關內,這幾位王爺每年所交的賦稅是總賦稅的五成。
十皇子未成年不予冊封,齊王因戰功卓著,又是大雍第一戰王,是以分到了軍事重鎮——涼州,改封號為涼,也稱涼王。
封地一出,誰得圣心不言而喻,眾人明里暗里紛紛取笑齊王。
涼州乃是大雍的軍事重鎮,它是大雍插在關外的一顆釘子。那里有大雍的軍隊駐守,也有少許的大雍子民在那里經商。
關外的土地不適合種植糧食,所以涼州城里需要的一切幾乎都是大雍派人送過去的,每年所耗費的錢力不計其數。
如今這涼州屬于齊王的封地,對外可抵擋外族來襲,對內也可減輕國庫的負擔。
對大雍來說,無疑是一勞永逸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