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苑外,易亭看了看天色,還是有點灰蒙蒙的,不過四處已經有商店開門,還有一些早餐店,也冒著熱氣,勾引著過往的路人。
“時間還早,先去吃個早飯,再去老頭子那兒吧……”易亭推著自己的行李箱,摸摸下巴,嘀咕道。
凌晨吃得有點飽,現在不算特別餓,因此易亭只是拖著行李箱,來到一家很平常的港式傳統粥店。
他也會說一口標準的粵語,不過沒這個必要。
隨意點了份皮蛋豬紅粥,便沒有再點了。
畢竟龍叔給的錢也不算特別多,該節省,還是要節省的。
喝粥的時候,他還在思考回家的事宜。
道觀在大嶼山,離這里不算遠,就算堵車差不多也就個把小時就能到。
大嶼山,地勢西南高峻,東北較低,主峰鳳凰山海拔935米,是全香港第二高峰。
它的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比較多。
不過開發得很少,也因此,他和老頭子很少被打擾。
吃飽喝足,轉班坐公交,終于在八點之前趕到了山腳下。
入目所及,景色確實令人心曠神怡。
易亭深呼吸,開始提著行李箱登山。
山并非完全荒無人煙,因此有人工修建的階梯。
易亭一口氣上到半山腰,這才感到有些疲累。
“是不是我的身體素質好了點,怎么感覺耐力強了點……”易亭左繞右繞,行進了一個多小時。
終于在靠近山頂的一處隱蔽地方,發現了那處熟悉的,氤氳著煙霧的道觀。
易亭心情有些激蕩,加快了腳步。
道觀存在的時間不長,不過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道觀的整體形象都很破敗。
可以看到,它的房舍后面的山墻和山巖幾乎成為一體,看起來搖搖晃晃,不太安全。
這座入目有些古老的寺觀,幾間舍房掩映在幾棵蒼勁的銀杏樹下。
易亭觀察著觀外搭著的草堂,只見生機寥寥,鳥獸鮮有,一派幽靜。
倒是有一株古木參天,還有倚伴的松柏森森。其腳下的草葉平坦貧瘠,一看便是常被人踩踏的光景。
觀壁上可以看到雕刻的神像,仿佛被歲月侵蝕。
易亭猛然想起自己以前記住的一首詩,《尋道觀》。
其觀即昌利觀,張天師居也。
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規模。
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笈三山記,金箱五岳圖。
蒼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來到正門,門虛掩著。
似乎是因為沒人會上門,因此觀內之人也沒有什么防備之心。
易亭推門而入,老舊的房門發出“吱呀”聲。
“師傅,你回來啦!”
易亭聽到一道熟悉而又陌生的聲音,從觀內慢慢傳來。
易亭放下手中的行李箱,目光投射而去,與一雙漆黑如墨的眸子,正對上。
這一眼,便是兩個歲月的凝視。
謝謝【小組長在此】的月票
謝謝【是玖離a】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