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天里唯一讓她欣慰地便是,經過國子監并太學的諸位夫子層層討論后,皇甫澤的探花郎確實得之有愧,他最后的文章不如第四名的胡坤杰。此消息一出,民間更是嘩然,慶豐帝為了安撫仕子們,最終只能做出決定,降皇甫澤的探花為二甲第一,升胡坤杰為今科探花。
就這樣,胡坤杰稀里糊涂地就從第四名變成了堂堂探花郎,羨煞了一片人。
“這個余陳倒是真的厲害,寫幾篇文章,就能夠引得這么多人的跟風注意……難怪皇甫澤用盡了一切辦法都要得到他,沒想到吧,此道今世反而用到了你們的身上。“顧知晼一點一點將手中的魚食撒到池子里,喃喃自語。前世的皇甫澤也是失去了這個探花郎,只是那是他們刻意而為,而今生,沒有發生顧知晥倒追之事,更別說求著慶豐帝將皇甫澤尚給自己,他的探花位子,自己照樣能讓他坐不穩。這一次,他們收到了消息,怕是不會有前世勝券在握的感覺了吧?
在最開始聽到‘余陳’這個名字的時候,她只覺得有些耳熟,但是想不起來究竟是誰。一直到來喜隨口稟報翰林院那幾人的家庭情況時,顧知晼才猛地想起來,上一世里,這個余陳是在皇甫氏改朝換代之后,皇甫澤親自去揚州請回來,一躍進入內閣的年輕人。
當時的顧知晼不認識他,卻對此人十分好奇,畢竟能夠讓皇甫澤如此隆重對待,甚至成為百年間最年輕的內閣成員,他到底有何本事呢?
皇甫氏到底是起兵造反,奪得天下,雖盡可能去粉飾了他們的目的,但封不住悠悠眾口,皇甫邵十分需要在民間樹立起自己的形象,便需要有人在仕子間進行宣傳洗腦,而這個人便是余陳。
余陳做文章的本事,皇甫澤自然熟悉,所以便三顧茅廬將其請回內閣,為皇甫氏的皇位造勢。果然在他的文章作用下,硬是能夠將黑的說成白的,很快的便讓世人接受了皇甫氏之所以起兵是因為慶豐帝昏庸無道,寵女無度,太子無能,皇室破敗,外敵來犯,若無能人站出,恐怕整個華夏土地,將會被外族侵入,天下將會民不聊生,萬劫不復。
顧知晼知道皇甫澤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將余陳請入內閣,說明余陳并不是單純愛慕虛榮所以才會接受他的邀請,不然他在皇甫澤第一次發出邀請的時候就會答應。
顧知晼壓下了心頭對余陳上一世所做的事的怨念,吩咐來喜找人去留意留意余陳這個人。
來喜查到余陳從揚州到朔京后,因為盤纏不夠,便一直寄住在同為揚州出身的六藝會館的老師家中。同鄉的老師原本對他期望很高,所以才讓他免費寄住,沒想到最后卻落得個同進士的下場,老師第二天便下了逐客令。余陳沒有他法,卻也沒有打道回府的打算,反而一直就在朔京里呆著,平日就在街口支個小攤替人寫信,夜晚則是尋到城郊的破廟里湊合一宿,直到突然被意外點入了翰林。
記起他這個人后,顧知晼心里對他被點為翰林之事起了疑,這當中恐怕與皇甫脫不了干系,他們怕早是知道了余陳這個人,為了將來打算,所以將要借機將他留在身邊。
沒想到這卻便宜了顧知晼。
本書首發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