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是一攻一守,兩者相持。
可就在此時,已經是赤手空拳的李玄都又一揮左袖。
袖口有青芒一閃而逝。
仿佛是一條青色小蛇盤起身軀蓄力之后激射而出,幾次跳躍輾轉,速度極快,詭異難防。
一直游刃有余的玉清寧在這一刻終于顯得有些狼狽,雖然她已經提前有所察覺,但還是被這道凌厲青芒在白皙咽喉間留下一條細細紅線。
這一劍不足以分出生死,卻足以分出勝負。
青芒飛回主人身畔,仿佛是邀功一般盤旋數周之后才緩緩懸停,顯出真容。
只見一柄通體碧綠的短劍正懸停空中,寬不過一指,長不過三寸,有青色劍氣縈繞,似云似霧,依稀可見劍身上刻有“青蛟”兩字。
此乃飛劍。
如果說飛劍術只是強行駕馭三尺長劍離手傷敵,有些不倫不類,那么這柄袖珍小巧的無柄之劍,才是真正的飛劍。駕馭此等飛劍的手段,則被稱之為馭劍術。
所謂馭劍,與御劍不同,只因“御”字和“馭”字同音,才會讓世人混淆不清,誤以為是一回事。
道家祖師在《說劍經》中曾有過詳細說明,御劍之道,無劍不可為之所用,無物無不可為劍。馭劍之術,則要孕育劍胎鑄成飛劍,以自身精血喂養飛劍生出靈性,如此方能心意相通,以氣機驅使駕馭。
按照道理而言,一位玄元境的高手可以馭劍百丈距離,到了先天境,不但可馭劍十里,而且不止一柄,少則三四柄,多則可達十柄以上,不過這還不是極致,到了歸真之境后,可御劍百里,飛劍千余,遮天蔽日,那才是真正的劍仙風采。
如今的李玄都,只能馭劍一柄,而且飛劍不能離開身周百步,否則馭劍的氣機便會難以為繼。
總得來說,馭劍術的局限性極大,如果沒有一柄孕育劍胎的飛劍,空有馭劍術也是枉然。與號稱萬物皆可為劍的御劍之道相比,無疑是落入下乘,而且御劍之道以意御劍,并不耗費太多氣機,故而歷代劍仙御劍成百上千,遠沒有世人想象中的那般艱難。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有一把劍胎圓滿大成的飛劍在手,以馭劍術驅使,在玄元境之下可以說是無往不利,所向披靡。
哪怕對手是曾經踏足過歸真境的玉清寧,在不分生死只分勝負的前提下,也不例外。
玉清寧伸出手指輕輕抹過喉間的一道紅線,雖然她看不到那抹刺目鮮紅,但可以感受到喉間的冰涼和指尖的絲絲溫熱。
女子神情沉靜,不怒反笑,且無半分譏諷之意,“時隔數年之久,又見清微宗的馭劍術。”
李玄都對于這一劍的把握尺度很好,哪怕對于尋常人而言,也不足以致命,更何況是玉清寧這種抱丹境的高手,只是單純的皮外傷而已。
不過玉清寧自持身份,既然勝負已分,也不會死纏爛打,微微苦笑,“這次又是清寧輸了,你可以帶走那個孩子,我自會去向宗主說明。”
李玄都一揮袖,飛劍重歸袖中,說道:“我會把他們一家送去中州龍門府,你可以去那里尋她,到那時候,若她愿意跟隨你回玄女宗,我不會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