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現在也大抵是如此心態,他不希望周淑寧再去體會什么人生百態,能夠平平安安是最好,若能在玄女宗中與師父師姐們相親相愛,如同一家人一般,那是更好。
兩人又來到一處攤子前,是個撂地擺攤的說書人,比不上酒館里說書人的待遇,沒有桌椅,也沒有酒館老板供應的酒水茶水,就是一襲破舊長衫,一塊鋪在地上的氈布,條件簡陋,可說書的本事卻不差。說的竟是當年的西北戰事,故事的主角自然就是當年親自率領大軍驅逐金帳汗國的大將軍秦襄,不過卻不是直接從西北戰事開始說起,而是從秦襄的前世開始說起,說這位朝廷的大將軍本是天上靈官,只因人間遭劫,奉了昊天上帝之命,下界歷劫,這才投胎于秦家。
秦襄在父母嚴教下長大,又從異人學習兵法武藝,少年即文武雙全。后赴帝京考武舉,槍挑小侯爺,后被相爺徐世嵩看中,召秦襄入伍抗擊金帳汗國。秦襄因功而升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后老徐大人徐世嵩致仕,其侄徐守齋接替他的位置,成為兵部尚書,又逢金帳汗國大舉興兵進犯,秦襄在小徐大人的支持下,揮兵北上,在秦州大破金帳汗國鐵騎,使其潰不成軍。
可惜就在秦襄準備全面收復秦州、涼州之時,皇帝駕崩,朝廷傳令秦襄立即回京,后來天寶二年,兵部尚書徐守齋被斬,秦襄也被下獄,西北反賊叛亂,終是不可收拾。
聽到這里,聽書之人無不義憤填膺,為徐大人和秦都督叫屈不值,就差直言說朝堂之上出了奸佞,禍亂朝綱。
小丫頭受父親周聽潮的影響,自然也十分氣憤,連手中的冰糖葫蘆都顧不得吃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雖然太后坐穩了朝堂,把持了大權,但在西有大周、東有金帳的情形下,朝廷的威勢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四大臣中有三人出自江南,再加上那位同樣出自江南的孫閣老于暗中推波助瀾,遠在江南的百姓自然對牝雞司晨的太后無甚好感,這才有了如今的浮言四起。
可朝廷又能奈何?
這便是人心可用。
李玄都輕聲道:“劍已佩妥,出門便是江湖,遠游萬里,歸來仍是少年。”
小姑娘“啊”了一聲,一臉疑惑地望向李玄都,不知道李玄都為何會忽然念叨這么一句。
李玄都沉默許久,默念道:“一劍西來,大江東去,氣橫掖庭。問如何承平,難得清平,斬卻亂世,可開太平?英雄梟雄?正道邪道?留待百年后世評。憶往昔,光寒十九州,青鋒無情。百年江湖意氣。天下起風雷萬里埃。嘆此生浮沉,風波難定;十年一劍,俠骨崢嶸。袖藏青蛇,腰懸三尺,腳踏人間路不平。朝天闕,看劍氣縱橫,再開青冥。”
小姑娘驚奇道:“哥哥你寫的?”
李玄都搖頭輕嘆道:“這是當年張白月送我的一首詞,名為《調寄沁園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