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老聞言,面露遲疑之色,雖說眼前這位仙長看起來很是不俗,可歷來道行高深的無一不是白發白須的老神仙,這年輕道人能有多少本事?莫不是招搖撞騙的?
年輕道人看在眼里,微微一笑,說道:“口說無憑,眼見為實。”
說罷他振袖伸手,駢起食中二指,凌空虛畫,一道淡紅細線自他指尖噴薄而出,如筆下墨跡,隨著指尖上下轉折,轉眼便是一道符文書就,就這么懸浮空中,遍灑清輝,靈光四溢。
然后他再一揮手,這道符篆便被拍在地上,瞬間變成一道類似于長戟的圖案,道人以二指并作劍指,朝著這長戟圖案遙遙一指,說了個“去”字。
眾人立時眼前一清,好似先前眼前一直籠罩了一層霧氣,朦朦朧朧,現在這層霧氣被大風吹散,卻是格外清晰,就連精神都好了許多,原本覺得疲乏困倦,此時也變得神清氣爽起來。
如果在煞氣或陰氣集中的地方呆久了,人容易受其影響,輕則靈臺蒙垢,產生種種幻覺,重則丟魂落魄,變為瘋子,甚至身體也會被逐漸腐蝕,陽氣漸衰,折損壽元。
有道是“荒山無燈火,行人自掌燈。燈燃無忌處,燈熄莫再行。”意思就是,荒山野嶺并不像城鎮一樣燈火通明,而荒山中的行人本身就是一盞燈火,所謂人身三盞燈,左右肩頭各一盞,頭頂一盞,人猛然回頭的話,不論從哪邊回頭,左右肩頭的燈都會相應滅一盞,便會導致人體陽氣減弱,尤其是在子時之后,此時天地間陰氣正重,如果冒然回頭,便會吹滅左肩或右肩的燈,燈滅后即便是童子,也更容易著道,當燈亮著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的趕路,而燈熄滅之后,就不要再走了,也有“就休想再走了”的含義。
此時陰氣彌漫于小鎮之中,陰氣之重,更甚于荒野之間的子時時分,使得小鎮上的百姓即使不曾回頭,左右肩頭的燈火也已經搖搖欲墜,只是尋常人等肉眼凡胎,瞧不出來,只覺得昏昏沉沉,身體乏力而已。
此時年輕道人所用的這道符篆,名為“分陰戟”,顧名思義,“分陰戟”的作用便是分流這些陰氣或煞氣,最大限度避免陰氣或煞氣對人體產生影響,尋常道人還要以礞石的粉末繪制,只是年輕道人道行深厚,正所謂“一點靈光即是符,世人錯認朱和墨。”此時他已能不用礞石粉末等外在之物,單憑體內真元氣機,隨手于虛空起符,也能畫出“分陰戟”。
“仙長法力通玄!”這一手頓時令眾人對年輕道人信心大增,態度隨之變得前倨后恭起來。
也正應了那句詩:“登山渡水尋仙去,不識真人在眼前。”這些百姓們如何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名年輕道人乃是朝廷欽封的五位真人之一,別說一座小小鎮子,便是一地總督也要以禮相待。
這年輕道人正是昨夜先行趕到此地的顏飛卿,他師承于老天師,走的是正一宗大道,而正一宗一脈,從來都不是久居深山苦修出世之道,而是極為講究入世修行,小則行走江湖,替人驅邪除鬼,大則結交廟堂權貴,以方術聞達于顯貴之間,甚至是參與國事,縱觀歷朝歷代,不乏有正一宗真人被冊封為“國師大真人”或“羽衣卿相”,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的顏飛卿自然開始涉足廟堂大事,可當年的他也曾行走江湖,行善仗義,所以這次他再重走當年之路,也是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