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往北而行。
起先小丫頭除了向李玄都討教關于修行上的疑難,還會向玉清寧問一些類似于“玉女山在哪或帝女峰是什么樣子”的問題,后來臨近那座曾經有“東都”和“神都”之稱的龍門府后,便開始沉默寡言。小姑娘還小,不擅長偽裝表情掩飾情緒,她與李玄都相逢以來,與這位沒有血緣卻勝似血緣的哥哥親厚異常,如今到了龍門府,意味著分別在即,又如何不會感傷。
只是李玄都對此沒有任何寬慰之舉,頗有些順其自然的意思。
又走了兩日之后,終于到了。
站在寬闊的官路上,抬頭就能看到龍門府城那巍峨的城墻,畢竟這里曾經是幾朝古都,無論是規模還是規制,其實都不遜色如今的帝京。
李玄都駐足眺望。
真是好大一座城,不過這座城有些老了,暮氣略重,經過歲月時光積淀之后,還剩三分富貴和三分尊榮,似那城中已經花開花謝千余年的花王牡丹。不過一葉知秋,可以想象當年鼎盛時,又該是如何的煌煌景象,不愧為十三朝故都之地。
等了片刻,玉清寧輕聲問道:“紫府,是否入城?”
李玄都回過神來,輕聲道:“入城。”
龍門府作為古中原,也是江湖人士口中所說的“中原”,唯有這里可以加個“中”字,其他地方,要么是西域、西北,要么是江南、嶺南,亦或是江北、遼北,即便是一國之都已經遷往北方,對于江湖人士來說,這兒還是天下之中,畢竟對于普通江湖人而言,與朝廷向來是井水不犯河水,帝京更像是一個頗為遙遠且盡量不去踏足的地方,所以這兒便成了無數普通江湖人心目中的圣地。
尤其是龍門府城,除了有儒門的萬象學宮之外,幾乎其他所有宗門,無論正邪,都在此地設有分府別院,正一宗的小真人府、太平宗的清平園、清微宗的煙雨樓、東華宗的青木軒、玄女宗的妙音閣、牝女宗的姹女館等等,無一例外。
不過李玄都此番入城,卻是沒有去哪家別院落腳的意思,玉清寧也沒有強求,陪著他來到城內最大的一座客棧——明升客棧。
說到明升客棧,在偌大一座龍門府也是赫赫有名,占地利之便,坐落在萬象學宮對面的街上,一年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到萬象學宮求學或是拜謁,不得而入或是等候的時候,就在這里侯見歇息,也有學宮中的許多人就近在這兒擺酒談事。大多都是出手豪綽,據說不點酒菜,僅一壺好茶也得二十兩銀子。就靠這一路生意,賺了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銀錢,然后將周圍的鋪面也陸續買了下來,將其打通,使客棧的規模一擴再擴,又精心裝飾,在二樓臨窗隔出許多豪奢的包間,一樓大堂也用屏風相互隔開,以便來此的客官飲酒談事。
同時明升客棧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它生意的好壞與江湖中是否有大事發生有關,例如兩位天下間有數的大宗師約定在龍門府賭斗一場,或是有名士大儒在萬象學宮舉辦集會,定然會有好些人提前好些日子來到這里來訂包間,到時候就能一邊在這里喝酒一邊等著看熱鬧。每逢這個時候,這座酒樓無論酒菜還是包間都比平時翻了一倍的價錢,柜臺內的金銀就像流水一樣,白日黑夜都不停歇,日月為明,明升客棧可不就得往上升嘛,所以龍門府中的人都說客棧老板取得好名字。
這座客棧也是李玄都與張鸞山定下見面的地方。
好在最近沒什么大事發生,所以明升客棧也還未曾漲價,李玄都花了二十兩銀子要了一壺君山銀針——在這兒,不管什么樣的茶,哪怕是素有“滿天星”之稱的茶葉末,也是二兩銀子,因為只有要了茶水,才能要上一個包間。
李玄都定下了包間之后,從“十八樓”中取出一道“子符”燃盡,“母符”則在張鸞山的手中,當初兩人在書信中約定,李玄都抵達明升客棧之后,便燃燒隨同書信一同寄來的“子符”,然后張鸞山便會來明升客棧相見。
大概兩個時辰之后,一名青衣文士打扮的男子與一名相貌平平的女子來到明升客棧的大堂,詢問是否有一位李姓客人,一個伙計立時引著兩人穿過熙熙攘攘的大堂,往二樓行去,來到二樓,因為包間眾多的緣故,所以在各個包間外還有一條走廊,走廊入口位置設門,此時伙計就停在走廊外的門前。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由伙計開門,把兩人讓進去,可伙計卻是沒有開門的意思,伸手抓住了門環卻不推開,半邊身子躬擋在門口,滿臉堆著笑:“兩位客官稍候,先容小的進去稟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