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雖是用刀,但根本還是劍招,故而也算出劍。
兩人連出七八劍,每一劍都落在空處,雙劍未曾碰撞一下。但那老頭卻一步又一步地倒退,在地面上留下一連串腳印。
老頭嘿然一聲,與李玄都的話語如出一轍:“不愧是‘北斗三十六劍訣’果然有點門道。”
話音落下,他手中的劍勢驟然一變,只見他提劍一陣亂刺亂削,剎那間接連劈了幾十劍。不過每一劍都不是落向李玄都,劍鋒所及,和他身子差著數尺距離。
李玄都再次出劍,同樣落在空處,但是兩人一起出劍,同時也不斷變化劍式,好像在各自施展一套劍法,而非正面交鋒。
同樣用劍的蘇云姣看得呆了,一臉匪夷所思。兩人出劍時沒有半點勁風,絕非以無形劍氣對敵,為何兩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難道兩人每一劍都在預判敵人的下一劍會在何處?她雖然憊懶,但本身就是一等一的良才美玉,轉瞬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之處。若是兩人同時料敵之先,從破解對方的劍招,變為破解“破解劍招”的劍招,繼而是破解“破解‘破解劍招’”的劍招。這就像是兩位大國手對弈,走一步而看十步,于是兩人的出劍也不斷變化,最終變得“離題萬里”,這樣便說得通了。
就在此時,忽聽老頭一聲長嘯,劍法再變,疾趨疾退,劍尖上幻出點點寒星。而李玄都也隨之一變,大開大闔,勢道雄渾。
李玄都的劍法看似古拙遲緩,但每每都能將老人的長劍攔下,竟是以慢打快,以陽克陰。
連續交鋒近百劍之后,老人終于落入下風之中,不得不向后一躍,退出兩人交手的范圍。李玄都也不追擊,只是收刀而立。
此時老頭已經收斂了輕佻之色,喟然長嘆道:“老夫在這套‘太陰十三劍’上花了數十年心血,已經學足了十二劍,自覺劍法中有陰有陽,亦剛亦柔,哪知遇到劍術高手,還是不堪一擊,看來十三劍就是十三劍,少一劍都不行。再有就是,老夫眼拙,常年閉關不出,不曾想成了井底之蛙,直到此時才記起有人曾經一劍斬天人,總算猜出了你的身份,也不知是不是有些晚了。”
說罷,老者微微一笑,身形緩緩右轉,左手持劍向上提起,劍身橫于胸前,左右雙掌的掌心相對,如抱一輪圓月。
李玄都見他手中之劍未出半分,已經是蓄勢無窮,臉色凝重幾分,然后以刀連出十二劍式,六劍點地,六尖破空,劍氣隨意地落在四面八方,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已經提前預判了老者所有的可能出劍路徑。
然后就見老者左手劍緩緩向前劃出,成一弧形,瞬間破去李玄都布下的三道劍氣,在氣機牽引之下,剩余劍氣也開始顫顫巍巍,搖擺不定。
就在此時,李玄都改為雙手握刀,同時也從劍法變為純正的刀法。
卻是那“烈火燎原刀法”。
此刀法出自胡良之手,但根子還是在補天宗,出自那位太玄榜第一人“天刀”秦清之手,秦清橫行于世多年,在宋政不知所蹤之后,便一直霸占太玄榜的榜首位置,其刀法名為“天遁”,有“天道四十九,遁去其一”之意,故而被世人稱為“天刀”。
李玄都不得此刀法精髓,只是偶得半式,再加上當年他去觀摩大劍仙李道虛與“魔刀”宋政交手的遺址,從中悟出宋政的“天地任我行”半式,李玄都憑借自己的劍道感悟將兩個半式合一,似刀似劍,不堪大用,但是可以用來出奇制勝,就連藏老人都沒能防住這一刀。
大為出乎意料之外的老者無奈只能硬抗這一刀。
只聽一聲震人耳膜的尖銳聲音,老者只感胸口劇烈一震,氣血翻涌,不得不向后連退數步,然后收劍而立,臉上神色古怪,驚詫非常,隔了良久,才道:“盛名之下無虛士,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