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正邪兩道,誰都不希望出現一個能夠以一宗之力抗衡二十一個宗門的皂閣宗,現在的皂閣宗,剛剛好。
這次皂閣宗遭難,陰陽宗竟然只是派出了兩位明官,而且還是排名靠后之人,敷衍意味極為明顯,未嘗不是陰陽宗對皂閣宗的一次敲打。而正一宗和慈航宗竟然會出現在此地,也頗為蹊蹺,他們是如何知道皂閣宗的密謀?是誰給正道中人通風報信了?所以世上之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壞就壞在這里。
孔無忌身為藏老人的智囊謀士,對此憂慮極深。正道十二宗雖然鬧出了一場“四六之爭”,讓包括皂閣宗在內的西北五宗得以趁此時機成事,但是兩大柱石正一宗和清微宗卻并未傷及根本,尋常正一宗弟子在江湖上的地位仍是極高,等閑就可以聚集數十江湖散人,甚至是光明正大地襲殺青鸞衛,那么顏飛卿動用“正一”令旗,能嘯聚千人之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還僅僅是顏飛卿,如果換成大天師張靜修呢?“正一”令旗換成“替天行道”令旗,那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孔無忌不得不承認,在陰陽宗袖手旁觀的前提下,又對上了正一宗,再加上一個慈航宗,甚至不用正一宗的老家伙們出面,皂閣宗這次也是敗多勝少了。
這讓孔無忌有些悲憤難言。
當年皂閣宗距離一統江湖只剩下一步之遙,可就是這一步之遙,被整個江湖聯手扼殺了。九位天人境的長老有七人死于正道七宗聯手布下的“七殺誅仙陣”,死后尸骨無存。內三堂的堂主和外四壇的壇主悉數戰死,少數歸真境高手得以茍活,但也被廢去一身修為,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廢人。
孔無忌仍舊記得當年他拜入師門時,師父對他說過的那段往事。
金帳汗國攻陷大晉的半壁江山,當時本就已經名列十宗之首的皂閣宗順勢而為,在北邙山筑造大陣,使得萬鬼朝宗,造就人間鬼國,宗內高手受此裨益,境界暴增,橫壓當世。
當時坐擁九位天人境和兩位長生境的皂閣宗,放眼江湖,無論是正一宗還是無道宗,皆不是其對手,甚至就是正道十二宗聯手,也未必能敵得過皂閣宗,于是皂閣宗順理成章地開始謀求一統江湖。而一統江湖,就要先一統十宗,于是皂閣宗提出了十宗合一的說法,意圖將邪道十宗合為一個宗門,皂閣宗的宗主即是圣君,然后再滅去正道十二宗,道門歸一,那時的皂閣宗宗主就是整個道門的大掌教。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最先做出反應的不是道門正統大天師,而出身十宗的地師,那一代的地師先是派出門下一位與正道中人交好的弟子代為傳話,然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接洽,他本人親自與那一代的天師秘密見面,這也開啟了后世天師與地師直接對話的先河,在兩人之前,大天師與地氣宗師一向都是老死不相來往。
天師和地師先后三次會晤,最后一次會面,就是在昆侖之巔的玉虛峰上,在那座大門緊閉的玄都紫府面前,正道十二宗的宗主和邪道九宗的宗主悉數到場,雙方歃血立誓,訂立盟約,然后正道十二宗和邪道九宗,開始聯手絞殺不可一世的皂閣宗。
這場正邪大戰,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二十一個宗門對戰一個宗門,曾經太玄榜上占據了半數席位的皂閣宗,雖然不敵整個江湖的聯手,但是憑借北邙山的人間鬼國,還是可以勉強做到平分秋色,直到金帳汗國被大魏太祖皇帝驅逐,人道昌盛,鬼道凋零,鼎盛一時的皂閣宗最終轟然倒塌,兩位長生境高手悉數隕落,九位天人境長老中,除了兩人分別逃亡金帳汗國和海外婆娑州,其余也全部身死。
當然,其他二十一個宗門也損失極為慘重,折損的高手并不在皂閣宗之下,只是分攤到每個宗門頭上,便不是那么難以接受,不過這場大戰也讓整個江湖都大傷元氣,導致如今的江湖呈現出一種衰弱的態勢,青黃不接。要知道當年的太玄榜,清一色全是天人造化境,少玄榜也全是歸真境九重樓,若是李玄都生在那個時代,便很難像如今這般耀眼了。
經此一戰,皂閣宗算是徹底滅亡,唯有一名歸真境嫡傳弟子在機緣巧合之下流落至海外鳳鱗州,得了機緣,躋身天人境,后又返回中原,當時正邪雙方再次開戰,其他九宗為了抗衡正道十二宗,這才幫助此人重建皂閣宗,也就是今日的皂閣宗傳承。
今日的皂閣宗,與當初那個讓二十一個宗門為之膽寒的皂閣宗,其實是兩個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