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功成之后,李太一毫不猶豫地棄劍,左手中的“在淵”隨之遞出,“劍震蒼雷”!
一瞬連起七道雷聲,仍是轟在李玄都的胸口上。
隨著骨骼斷裂聲音響起,李玄都踉蹌而退。
局勢瞬間逆轉。
接下來李太一再次棄劍,以空空雙手為劍,連出三十六劍,一氣呵成。
每一劍都直指要害。
李玄都雖然有“漏盡通”的體魄,但是面對李太一堪比劍器的雙手,仍舊是受創嚴重。
此時的他雖然談不上落敗,但想要取勝,卻是難了。
李玄都心如止水,氣沉丹田,不顧周身汗毛中滲出血絲,干脆棄了“冷美人”,同樣是徒手對敵,拆解十余招之后,以“太陰十三劍”中的“倒逆氣云錯”逼退李太一。
李太一在后退過程中,張口一吐,一道白練激射而出。
白練一閃而逝,沿著一個玄奧軌跡,圍繞李玄都的脖子當空環繞一周。
一切不過在瞬息之間。
下一刻,白色長練重新飛回李太一的口中。
饒是李玄都歷經大風大浪,還是被嚇出一身冷汗,因為剛才他險些就要身首分離。
劍有四種。
一是三尺青鋒,縱橫之間,所向披靡。
二是三寸飛劍,以意御劍,轉瞬千里,殺人于千里之外。
三是以身體為鼎爐,以本身氣機為真火,輔以西金精氣,在體內練出一枚劍丸。劍丸練成之后,將口一張,劍丸化作白光而出,盤空飛擊,斬人首級。
四是求無劍勝有劍,劍于無形,凝氣成劍,揮手間以劍氣傷人,本身為劍,一指,一發皆為殺人利劍。
方才李太一所用就是劍丸,比之飛劍更讓人防不勝防,險些便讓李玄都著了道。
李玄都不用看也知道,自己的脖子上已經多了一條紅色細線,有血跡滲出。
方才他再慢上稍許,被那枚劍丸再“摧山”兩三分,那么這根脖子便擔不住大好人頭了。
李玄都輕聲說了個“好”字。
他抬起手,指尖上有一個血珠,凝而不散,光滑圓潤,就像是一顆血色珍珠。這不是他的血,而是在剛才交手過程中,他從李太一身上取來的。畢竟兩人都是玉虛境,縱使李太一占據了少壯的優勢,差距也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大,正如他們師父所說的那般,三寸劍道而已。
李玄都毫不猶豫地捏碎了這個血珠,與此同時,在他的雙眼上也染上了一層血色。
他曾用錢玉蓉的發絲為媒介來尋人。
這一次他用李太一的血滴為媒介來傷人。
眾生入我眼。